兰德英:让导语叩开学生阅读兴趣的大门
让导语叩开学生阅读兴趣的大门
◎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万安中心学校 兰德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实践证明,精彩导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紧紧扣住学生的阅读和探究激情,产生“跃跃欲读”的良好效应。下面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法
俗话说:“情以物遣,辞以情发。”即老师在课前用富有炽热情感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课件,把课文中有内容的情感再现出来,创设一种气氛,启发学生的联想,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学生进入角色。
如教学《乡下人家》时,我这样导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屏幕出示田园小诗: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我们和着音乐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在音乐中、在诗句中进入乡下人家的生活情境中。
二、精彩游戏导入法
记得英国一位大教育家说:“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玩”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发挥他们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使他(她)们学得开心愉快,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寓乐的效果。
如教学《称象》一课。我先准备了下列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一堆石子,一杆秤,一条玩具小船。在通读课文后,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当一回聪明的曹冲,动手做一做。《称象》涉及到物理原理,学生光凭想像难以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理解了课文,可以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效果非同寻常。
三、知识联系导入法
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由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是常用的一种新课导入法。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为新授知识引路,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才能把新知和旧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知识联系导入法”是一种很有实效的方法。
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文时,教学前,我声情并茂地介绍: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年,共计35万字。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
四、趣味故事导入法
在课堂中适时插入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阅读激情难以言表。于是,我就把各种和课文有关的奇闻逸事收集起来带入课文的学习。
如教学《桂林山水》时,上课伊始,我兴致勃勃的说:“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发了。
五、谜语激趣导入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使孩子们的学习轻松愉快不会疲劳,因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导语。我发现小学生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只要能用谜面开头的,我一定不放过。这种导入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秋雨》一文时,我这样导入:“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最爱猜谜语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小黑板出示“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全不见”。等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对子,老师说:“天”你对什么?(地)老师说:“风” 你对什么?(雨)老师说:“春风” 你对什么?(秋雨)老师说:“春风阵阵” 你对什么?(秋雨绵绵)孩子们真是能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绵绵的秋雨。这样导入,学生兴趣十足,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很多,比如图片欣赏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音乐歌曲导入法等等。各种导入方法异曲同工,在应用时要因人、因时,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实际而变化,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结合使用。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导入,都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前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