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黄雪英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   月四川省平昌县元石小学    黄雪英

     

     

    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

    在语文学习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效果更好。探究性学习的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点是:时间多,实施难度大。而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优点是:学得快、学得多、效率高;缺点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培养创造力。首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知识构成、社会经验程度、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第一,对中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学习方法和知识均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实施探究性学习难度大。此时就应该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了。即是说,探究性学习不能乱用。例如:“湛师实验小学借助湛师化学系的的设备,组织小学生亲自孵小鸡、养小鸡,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这个假设虽然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但这种学习是难以实现的。第二,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即可适当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例如:“湛师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就《拔苗助长》这一课进行探究性学习,把学生分成拔草实验组、资料查询组、社会调查组进行探究(在周末完成)”这个假设,即是可行且极为有效的。再者,人不可能事事都去经历,不能什么都让小学生自己去研究。因为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和掌握别人的间接经验和知识,探究性学习虽重要,但“好事也别过了头”。探究性学习耗时较多,难度较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意识,至于具体的探究行动则不宜过多,不能滥打探究招牌,要“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强对知识体验

    语文新课标中,体验是个高频用词和重要理念。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与认知发展相伴相随的情感体验,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体验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亲历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学生必须亲历亲为。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过程如影相随。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通款曲,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欢,产生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陶冶。二是个人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伴随语文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一种主体行为。在体验中。学生把自己摆进去。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所经历的时代,而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体验不是凭空进行或只在情感活动中进行。而是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二纬中进行。情感体验有情感的纬度,又有了认知的参与。感悟、思考、理解后的体验才能深刻。宣传心理学“建议综合运用诉诸感性和诉诸理性的两种方式”,值得语文教学借鉴。比如是一堂课,开头动之以情,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使他们全部心理生理活跃化:之后。向着被引起了兴趣的、进入兴奋状态的学生。合乎逻辑地逐一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着感悟、理解等认知的发展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也就会逐步深入。比如,《军神》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或是向长辈、大人(特别是做过大手术的人)进行调查其遭受痛苦的感受,切实地体验刘伯承的坚强意志。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外延伸让学生独立进行语文学习

    我们的教育重知识,重接受,而西方教育重能力,重探究。采用课外延伸,即学习不以授课结束为终止,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产生一些新问题,课外能主动去探究解决。如上完《小壁虎借尾巴》后,我让学生们围绕“尾巴的作用”这一主题,去查阅资料,请教行家、长辈,然后开一节“动物尾巴的作用”的说话课,让学生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上了《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学了《鱼和潜水艇》、《蝙蝠和雷达》、《锯是怎样发明的》等,让学生围绕仿生学的现象去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学了《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缘木求鱼》、《坐井观天》等成语故事,让学生去收集何查找更多的成语故事,了解它们的出处,开展成语故事演讲、自编小报等活动。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是一种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学习上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起来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培养。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亟待大家共同探讨的崭新的课题。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尝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创造潜能的环境,其结果不只是知识的获取、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18/1/2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