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生物创新课堂中的兴趣教学初探 安晓梅

    生物创新课堂中的兴趣教学初探

    ◎  青海省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    安晓梅

     

    教师都希望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兴趣教学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 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我在生物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的兴学习趣。处理得 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引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设疑诱思,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分别做完了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后,教师适时设疑:“应该如何根据本实验测出某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呢?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感召兴趣

    中学生物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它包罗万象,知识面广,课上的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感 召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生物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真正的创造活动。学生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时,如果教师选择有生物性,趣味性的生物谚语穿插在教材的讲授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很能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引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引起学生的丰富联想,使获得知识更为巩固,类似这样的短诗断句,生物谚语不胜枚举,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如果引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获得牢固而深刻的生物知识。

    四、感情投资,激发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为何会烧苗?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五、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六、利用直观手段,激发兴趣

    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观和间接的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的形态这节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效果也相当不错。

    综上所述,在创新课堂中,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 生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点击次数:198  发布日期:2018/1/2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