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科的兴趣 刘俊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科的兴趣
◎ 湖北阳新第三中学 刘俊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和实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不能由别人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促进、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展开探索,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生物科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应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学生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应采取激发为先,激励为主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开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尽情想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影响。要做到这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设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向,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着重一个“巧”字,“巧”就在于“激活”,即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又能体现有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能通过学生对设置问题的思考,使之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学法,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一般来说,设置这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大致遵循以下3条基本原则:
1、问题没有单一标准的答案。如去年生物考试最后一题,要求就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众所周知的是:生命的起源迄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对于被传统思维束缚的学生来说,面临这种与课本知识矛盾的问题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而其实这正是激发学生大胆假设的好机会。
2、问题的答案不是仅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在平时生物科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形象地提出应鼓励学生多走出校门(接近社会、接近自然),多进阅览室的门(广博涉猎),多串串其他学科的门(学科综合),其实正顺应了这一原则。
3、问题的设置还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如果片面强调甩开现有教材体系,则很容易滑向“深”、“难”的境地,而这与学校现行的素质教育初衷则是大相径庭的,因此教师本身还是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并最终回到教材知识体系中去。
二、在课堂教学上多进行讨论和争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仅为了使他们把双基掌握得更好,而更注重其掌握双基的内部机制,主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积极开展紧张的智力活动,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培养探求精神和学习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体现为知识的“讲述人”,而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励、组织、点拨、引导。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进行讨论和争议则是教师这种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课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探索性、应用性和容易混淆是非的问题。在进行讨论前,教师可以通过稍加变动传统的座位排列顺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基本固定的小组,然后再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议。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展示的指导阅读问题,在充分自觉讨论的基础上,收集信息,集中思考,发表见解,提出质疑,分析判断,寻找答案。最后由各组推荐代表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或质疑。这样,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和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任何大胆的想象,任何独特的思考,必须要经过科学的检验和论证,而探索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现代教学论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应与认知活动协调发展,它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使学生体验到自豪、快乐、赞叹等积极情感。在实验教学中若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可使他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缜密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手段找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唤醒他们心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实验探索中去。
1、实验准备,学生参与。过去的实验是教师准备的,学生很少参与,实验效果不太好,收效甚微。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后,实验所需的模型、标本、实物、用具、药品等自己选取,自己认识,自己设计实验装置,自己安装,某些材料自己准备(如:根尖、绿叶等),这样不但保证有充足的实验材料,还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感性认识,增强了实验信心。
2、物化知识,满足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来自于他的直觉和感觉。在生物实验探索中物化知识会给学生带来无数的好奇,这种好奇涌动着灵性,会不时闪耀出惊人的火花。如“叶片结构观察”实验,学生们见到实物化材料――菠菜,好奇心大增,有的学生不但制作了“叶的横切”和“叶的表皮”装片,还制作了“茎的横切”、“茎的表皮”、“根的横切”、“根的表皮”等装片,并在观察中发问:菠菜的茎为什么中空?根的颜色为什么是淡红色?其色素存在于哪里?看到学生这些“不守规矩”的做法和“奇怪的发问”,教师不应说他们不遵守操作规程,不应说他们不老实,而应帮助他们解决疑问,鼓励他们探索,助长他们形成“好奇――尝试――发现”的积极心态,让学生品尝发现的乐趣,激发其继续创新的动力。
3、不断评价,体验成就感。学生的实验操作总会有一定结果的。当看到实验验证了知识,他们会高兴不已,当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会“手舞足蹈”。这时学生急待教师给其作出肯定和评价。所以教师们应多鼓励和表扬,应道明他们进取精神的可贵,认真观察的难得,大胆创新的价值。学生在教师这种不多的评价言语中,肯定了自我,找回了自信,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实验探索中去,从而展现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由过去单纯的分数至上转变到能力培养上来,由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使其接受知识,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现代广大中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者,才能挖掘出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学习兴趣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