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覃锦平
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 广西平南县官成镇育梧小学 覃锦平
内容摘要:不喜欢写作文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不良现象,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本文从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日记重积累,巩固学生写作兴趣;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注重认真批改学生作文,保持学生的浓厚写作兴趣;展示学生的写作成功,升华学生写作情感六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我们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大部分不喜欢写作文,一听到讲写作文,就叹气:“啊,又要写作文。”于是,很多同学写的作文存在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千篇一律、语言干巴巴的现象,还有几位同学要么才写百多字,要么干脆不写。为了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是语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掌握词汇的多少直接影响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为了增加学生词句积累,我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好词佳句:
第一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每一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背诵下来。每堂语文课上课前2分钟,请学生背诵好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所花时间虽不多,但经过一个阶段,学生的词汇量明显增加,在写作文时就可以运用了。
第二培养读书的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要求学生多阅读经典作品,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一些重要的素材。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是很有道理的。读书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还可以积累作文的素材,学到写作的技巧,为写作奠定基础。为此每周我总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到图书室进行集体阅览,及时对学生的读书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会读书。学生从读书找到了乐趣,他们读书的时间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而是延伸至课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也由有意积累变为无意积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词汇量增加,遣词造句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二、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且能顽强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能促进他们主动发展,而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想到要用文辞表达出来。我认为,情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它需要我们精心地培养和诱导,因此,我在作文课中努力创设愉快的情境,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入境生情。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作文:编童话故事时,我先让同学们回忆本单元的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然后请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说得兴奋不已,最后请同学们自编童话故事。这样,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教学中激发作文的动力。
三、训练学生写日记重积累,巩固学生写作兴趣。
习作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日记则是巩固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有了一定文字积累后,从三年级一期我就要求他们写日记,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可以每天写,也可以两三天写一次,对一些学习后进生则至少每周写一篇。写什么呢?许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我就启发他们:今天在家做了什么,或者在学校学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别人说了什么等都可以写,这些与他们紧密相关,他们写起来就方便多了。但随之而来我发现,许多同学写得重复啰嗦,没有中心,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做法:第一,让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主要记你一天中的发现或亲身感受。第二,训练学生写通顺的话,告诉学生通顺的话就是别人一读就明白你写的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把事情说明白了。第三,指导学生写真实的话,让学生领会发自内心的话就是真实的话,这样的日记老师最爱看,鼓励学生在做了一件事或看到一件事后,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样一来,许多同学的日记内容就明显真实具体了。
四、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观察是写文章的基础,学生勤于观察,能写出不少佳作。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作文,是一篇写景的,很多同学都写《我们的校园》,为了让同学们有话可写,我就带领同学们在校园游览一番,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感悟,作文写得真精彩。有的同学写出了进校门口右侧的树的美,“学校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许多小鸟在树上唱歌、嬉戏,树儿成了鸟的天堂”。“学校门口的右侧的两排树木像站岗的哨兵,保卫我们的安全”。
五、注重认真批改学生作文,保持学生的浓厚写作兴趣。
写作是一项艰难的脑力劳动,如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呢?我认为,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批改与评价是兴趣“长盛不衰”的关键。学生每一次写的作文,我都一丝不苟地批改。文中的错别字圈出来,不恰当的语句指出来,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赞美的话语。小学生的作文,并不像成人一样有奇妙的构思、巧妙的布局、老练的笔调和飞扬的文采,如果一开始要求过高,也许会让他们“望文生畏”。因而在评价时,作文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在写评语时,我坚持正面激励为主,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言,学生读后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待,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从而产生对作文的兴趣。而有的老师认为,改作文看一眼,写一个分数就行,老师再认真改,学生也不会去看一下,白辛苦自己。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老师这样批改作文,不但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而且学生只会越来越讨厌作文。
六、展示学生的写作成功,升华学生写作情感。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快慰,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在作文教学中,我从学校、家庭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展示成功的氛围,设置各种多样的作文展示台,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班级里当堂朗读,定期张贴;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佳作和好句好段,每两周把比较优秀的习作在班级“习作展示台”中展览;在家里,让学生将作品读给自己的父母听,获得赞许,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和展示,会感到异常高兴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同学的好作文,会有亲切感,从而充分感受作文的乐趣。
总之,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看到那一张张获得成功而喜悦的笑脸,回顾我与学生共同走过的艰辛历程,我为学生们的进步感到骄傲、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