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思路 韦芳
谈高中美术教育的方法思路
◎ 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 韦 芳
摘 要 近几年高中开设了美术必修科目,美术欣赏课受到重视,进入重要发展时期。然而面对高中美术欣赏课对教师的要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却存在诸多的问题,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另外对高中美术教育相对于初中、小学重视不够。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高师美术教育如何适应当代高中美术教育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育 高师美
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了解了普通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现有高中美术欣赏课教材还存在着大量问题,总结如下:1.教学主体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传授,常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角。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得迷迷糊糊;而且个别教师在评价作品时,总是以自己的眼光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稚拙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批判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等更无从谈起。2.教学手段单调,在日常教学中,美术教师多以讲授式为主。有时课堂中虽然创设了一些有趣的氛围,但是所创设的环境与教学内容脱节。3.教学形式单一,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中,基本是以欣赏课为主以教师的直接口授为主。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大部分要求学生动手的教学内容还是不得不只是纸上谈兵,做些形式上的练习而已。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仍然无从调动。
鉴于以上一系列问题,高师的确需要对以往的教学方式重新思考,并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中美术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及教学技能,具备灵活组织教材的能力。美术教育中“ 视觉艺术”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美术教育不是课本加讲解就能解决问题的。目前高中美术教育的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已具备良好专业技能条件。可是不会“ 教” 或是“ 教”的不好主要由于高师的教学方式中比较注重美术技能教育而相对轻视教育技能教育造成。教师必须掌握好教学设计、导入、教学语言、体态、板书讲解、演示、讨论等技能,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才能承担起高中美术教育的重任。
二、高中美术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并能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所有艺术活动及艺术作品都是人类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而人类在进行艺术活动时不可能不受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如毕加索的《 格尔尼卡》,要理解和感受这幅作品,就必须了解当时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屠杀无辜居民的事件,以及当时艺术家的处境,情绪,而且这幅作品里包含着大量的象征元素。教师需要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使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身去理解,而且通过美术教育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逐渐获得人文精神。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现代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者与被培养者的互动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教师要把这一原则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处理好练与讲的关系,克服那种纯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纯技巧的、单一的、枯燥死板的训练模式。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要讲究合理性、科学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做到巧练精讲,边讲边练 ,讲练结合 ,促进学生从对美术理论、美术技巧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进而用理论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通过不断地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将感性与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绘画技能技巧的双向提高。训练可以采取欣赏——临摹——写生——默写——讲评——改画——再默写等方式,时间上长中短作业练习结合。
四、从创造教育入手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创造性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培养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动力。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体现学生的“自我实现冲动的最好方法就是因材施教,鼓励独创出新。”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展开自由讨论,在讨论中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扩展。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将抽象的问题在头脑中加工成形象具体的问题,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展开。
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当代教育事业中以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我们必须明确的是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美术是人类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高中学生需要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因此美术教育应如泽典明所说,“ 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