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如何解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索南才仁

     

    浅谈如何解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   青海省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     索南才仁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时最多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但学生始终不能对课文有自己的真正理解和学习语文的能力,一直是困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各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都具有阅读教学中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责任,教师和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不是教师的附庸,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够代替,不能剥夺;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主体,教师并不会因为学生是主体而退居次要的或者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时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才好。”时过境迁,可我们有多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故我啊!我们的教师应该懂得,语文教学并不能在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不像交付一样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学生虽然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会习惯了什么都听教师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

    可见,要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必须更新思想,更换观念。坚决反对和摒弃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先去理解语文教本中一篇篇的文章,去理解,去揣摩,去得到知识。揣摩不出的,教师再给予帮助。阅读教学只有让学生试着理解、揣摩,教师在学生不能理解之处给予帮助,两者完美结合也许能解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教师要把自己真正定位“帮助者”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在过去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学生未来发展等问题。随着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专家指出:“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的确不能,直接传递信息;相反,当我们帮助他人在他们和我们的思维成果以及我们和其他人我们的教学行为才发生作用。”这就是说,教师并不是只把自己的思考结果预先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担当起帮助者、协调者的角色。

    帮助:是指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之后,教师给予评析、补充、纠正;协调:是指教师要给予归纳、融合。教师只有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的教才能使学生受用一辈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担当“帮助者”的角色呢?关键是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这就是说,在适当的时机(如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给予帮助,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课文的真正理解和学习语文的自我能力。叶圣陶先生讲得是何等的正确,何等的透彻。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教师务必把自己定位为帮助者的角色:启发、引导、点拨、点明、指示。

    三、要真正把教材作为“例子”

    习惯于对语文课文逐篇讲析,已经是众多语文教师的固定思维,这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次教材是例子的观点。他说:“青年们个个都捧着语文教本,可是不一定个个都想过语文教本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那么,语文教本是“什么东西”呢?又有什么作用呢?他都归结到“例子”这一点上。他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人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我们必须懂得课文是“例子”而完全不能把它当作“圣经”来对待。

    四、应该值得重视的几种学习方式

    1、提倡预习

    预习是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行阅读文本,并做好这几项工作:认识生字生词;练习分段标点;思考“探究练习”;提出质疑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干涉,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摆脱教师的无形束缚,在极其宽松的环境中,自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鼓励批注评点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定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写下来,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划线、批注。学生可以就文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就某句话、某段文字写下自己的看法。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效益,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应该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个语文教师紧迫的研究课题。  


    点击次数:110  发布日期:2017/12/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