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浅说 沈云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浅说

    ◎   四川省苍溪县彭店乡初级中学校  沈 云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能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再现、丰富教学素材,直观、动态地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化解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多种能力。还能够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综合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已越来越一体化,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的空间变得更为宽广,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成长。

    一、借力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示,意境创设,化解课文重点、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特点,通过电教手段把抽象的文字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换成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迅速感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同时配上解说,把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融为一体,这样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有效地化解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苏州园林》一文,许多学生没有到过桂林,教师通过录像让学生欣赏,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把没有切身体会的学生置身画面中去欣赏,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学生就会深刻的理解文章的风格,并受到感染、启迪。

    二、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师朗读来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但是同一篇课文,各人情感表达不同,普通话水平不同,有的读出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有的却是平铺直叙,教学效果不是都尽如人意的。现在我们借助多媒体课件,用准确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的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同时加入一定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渲染气氛,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图片、声音、视频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引入时代信息,与教学内容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通过感官刺激,更快捷地接收语文信息,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

    三、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激发情感,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多种能力

    1、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也比传统教学有一定的优势。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所设置的情境中去。把文质并茂的文章制成录音带,把书面文字变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在语言、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示范,在课堂上反复的播放,让学生用心去听,与作者发生共鸣。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又发展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背影》一课能很好的体现这点,课件中的朗诵配有图片和音乐,图片根据朗诵的进度自由的切换,再配以深沉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深沉的父爱。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观察训练,丰富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把学生习作投影在屏幕上,让全班学生修改、评点,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美感因素,把美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遨游在课文美的境界中,领略其中纷呈的异彩,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在不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美,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的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对比中领略到自然的美,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电教煤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如何上出科普类文章的“语文味”?把课文上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我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月球的资料及宇航员登月后所做的工作;利用影象课件,放映太阳系、恒星系、人类登月这些宇宙奇观,让学生对神密的太空产生无穷无尽的遐想,学生兴趣比较高,既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又学到描写事物的基本方法,还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观念转变,促使教师终身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教师必须学习新知识和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的传播者,不再是以教学生为主,而是主动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特征,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选择适合的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是最能体现教师的才能和个性的,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因此,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时,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积累素材如录像、图片、影碟片、图画等,而不是在课件设计时到处拼凑。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整合资源,使自己的课件紧扣语文教学要求,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长期的课件制作过程中,自然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驾驭媒体的能力也就越娴熟,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也就越强。

    总之,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既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动态、更富有情感,又可以改变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和结构;既尊重和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因此,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分发挥握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

    2、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3、许维新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版;

    4、雷体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5、杜士珍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点击次数:173  发布日期:2017/12/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