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政于“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方思思
还政于“民”,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方思思
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要特征。如何还政于“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一直思索转变这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践行。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第一、传授学习方法,领悟学习要旨,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意味着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又不是与生俱来的,绝大多数人是靠后天培养的。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教学时就要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三个步骤着手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粗读”、“细读”、“精读”。所谓“粗读”就是对教材内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大致把握教材内容。“细读”就是逐字逐句,细致品读,把握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精读”,是在“粗读”、“细读”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探讨研究,做到透彻理解,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人云亦云。
第二、给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还政于“民”,能让学生学得更踏实。
鉴于历史学科在初中各门学科的地位,和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来看,往往学生在课下是不会花时间去预习、复习的。教师如果天真的以为学生课下预习过学习的内容,一上课就开始“讲解”,绝大多数学生是不知所云的,亦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的。最佳做法应是先给足学生15分钟左右自学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这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教材,读懂读透教材。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撒手不管,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难点,还要提出三、四个带有引导、启发性的建议或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但不限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在讲授《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一课时,笔者课前打印了“导学案”,导学案上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三个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对照“导学案”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任务。在展示环节这个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探究结果,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深入解读课文,能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学生思维是一堆堆待燃的柴薪,缺乏的是火种点燃。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燃烧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是极好的方法。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让其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思维就能得到发展、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与学生是朋友,是参与者,讨论者,是学习知识的一员。展开师生对话、生生的对话,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张扬自我,把主体性发挥到极致,获得最大限度进步。
在教授《元朝的统一》一课时,笔者参与学生讨论: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坚持不懈,这与元朝的统一相矛盾吗?你认为他值不值得敬佩?为什么?如何评价文天祥?问题一出,有效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经过讨论,深入的理解,学生终于明白:元朝的统一与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不矛盾,知道评价人物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学生在“吵闹”声中提高了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与感悟,轻松而深入的掌握了历史知识。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教师应该追寻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