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三言两语写生活 积累素材促写作 权友慧 苏永生

    三言两语写生活  积累素材促写作

    ——我的习作教学小妙招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权友慧

    ◎   四川省广元市树人中学             苏永生

    摘要:习作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慢工程,既需要系统的训练,也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我们要鼓励孩子用手中的笔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坚持“我手写我心”,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幸福人。

    关键词:生活;素材;写作;妙招

    习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老师和孩子共同的“敌人”。老师怕教,孩子怕学,所以提到习作大家都犯难。究其背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横埂在习作面前的两大障碍是“罪魁祸首”。一大障碍是无话可写,缺乏素材的积累;另一大障碍是假话连篇,孩子们为了得高分,养成了瞎编乱造说假话的习惯。怎样让孩子们突破这两大障碍,面对习作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不再挖空心思的胡编乱造呢?写日记其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2016年第6期刊发了张秀琴老师的文章《你还这样让孩子写日记吗》,文中张老师对让学生写日记持否定态度,认为:“给日记披上‘提高习作水平’的外衣,也许有时候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我不赞同张老师的观点,我认为日记帮助学生记录生活,积累素材,是一种帮助提升写作能力的好办法。但是否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利用日记这样的形式来指导学生的习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我利用日记指导学生习作的小妙招。

    第一招:坚持写,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精彩的故事,孩子们就是故事的主角,可为啥他们面对习作题目常常又觉得无事可写呢?罗丹的那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最好的诠释。

    因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多些观察,坚持每天写。通过每天写,“强制”他们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对生活感受的敏锐度,同时也积累起大量的写作素材。

    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每天坚持记录生活的习惯呢?从四年级起,我要求孩子每天写“三言两语”日记,即每天用“三言两语”记录自己的生活。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畏难情绪,我提出了三言两语的“两不一要”原则:一不,不限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二不,不限内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话可写就写当天的天气或者是写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一要,要写真实的事,抒真实的情。

    一开始,每天收到的真的全是“三言两语”,面对寥寥数字的日记,我仍坚持天天批阅,并简单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这样的方式坚定孩子们写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们写的内容,用批阅传达出一种尊重,激励孩子们进一步坚持。

    最基础的要求,是孩子们最容易达到的,所以也就容易坚持。这正好也印证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二招:指导写,从内容与方法两方面着手,提高水平。

    当孩子们从心底不再惧怕动笔,逐渐养成了每天写三言两语的习惯后,老师的要求也随之逐步提高。

    首先提高了对写作内容的要求。孩子们刚开始写三言两语的时候,由于不会找素材,开始的前两周,每天收到的作业内容几乎不是写天气就是写同学,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写到他和妈妈的矛盾。于是我就从剖析这位同学的素材选取入手,引导孩子去写每天生活中发生的这类事件,并且坚持每天分享一个不同类别的素材,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从写人、写事到写景、写物。渐渐的,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提升了,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多彩起来。

    其次提高了对写作方法运用的要求。一方面,我从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我都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把学生作品中好的词句段标注出来,暗示他们这些内容是老师认可的精彩部分。另一方面,我也会收集学生优秀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的赏析,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体验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妙处。学生的视角、学生的体验和学生的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找到自我表达的出口。

    另外,我还会借助教材,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就先结合课文教给学生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动静结合的表达妙处。然后在接下来几天的三言两语的写作里,我都要求他们必须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反复强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此类推,随着写作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孩子们笔下的生活自然就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第三招:激励写,分享发表,提升兴趣

    为进一步刺激孩子们更加积极的写作,我还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是分数激励。我规定只要事件描述清楚,语言通顺,达到基本要求,通通一百分,表示合格。凡文章中有一处我勾画出的优美描写,就加十分,而且可以累加,上不封顶。

    二是分享激励。我坚持每天选择加分最多的三言两语作业在全班分享,并把分享的文字和图片以喜报的形式发给学生家长,利用家长的鼓励和赞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三是发表激励。一方面,我帮助个别学生把精彩的三言两语作品进行整理、修改,并在《新东城》校报上予以发表;另一方面,我以学期为单位,把本学期内每位学生最优秀的三言两语文章集撰成册,学期末作为成长的礼物送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又能从身边的榜样习作中汲取养份。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促使其产生永不枯竭的写作原动力。

    习作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慢工程,既需要系统的训练,也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我们要鼓励孩子用手中的笔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坚持“我手写我心”,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幸福人。


    点击次数:75  发布日期:2017/12/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