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 胡志章

     “史之所存,美之所在” 

                              ——浅谈历史教育与美育之相融

           ◎    福建省石光中学      胡志章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感来进行的教育,简称美育。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①它作为一门科学教育,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但并不等于艺术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它与德、智、劳、体育等既是互相独立,又是互相联系的。②它完全可以且应该贯穿和渗透在各科教育中。因此,历史教育教学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也要承担美育的责任。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美育之原素。”③史之所存,美之所在,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从已发掘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山顶洞人就已把钻了孔的砾石、兽骨、鱼骨等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作为装饰品。再如半坡遗址的各种陶土器皿,不仅有红、灰、黑等颜色,还绘有各种几何图案及动植物花纹,另外还有不少陶环、石珠等装饰品。可以说,这里已孕育着朴素的美了。

    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宝库。融入历史教育的美育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类:(—)自然美是自然景物显示的美。它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千世界的向往。在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自然美并不是通过直接感受的,而是通过诗词歌赋的鉴赏间接所得。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写出了恬静朴实的乡村景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塞外风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写尽了长江的浩渺无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黄河的奔腾磅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勾勒了庐山瀑布飞泻喷涌的壮观。长江、黄河、庐山的自然美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二)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历史教材中的艺术美包括建筑、雕刻、工艺、绘画、文学和戏剧。以中国历史而论,从万里长城到故宫、从唐三彩宋孩儿枕到明的五彩龙纹六棱罐、从汉的金缕玉衣到唐的花鸟纹锦、从初唐的《步辇图》到宋的《清明上河图》、从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到唐宋绘画、从千古流传的屈原辞赋到脍炙人口的李杜诗篇……,这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艺术美。在外国历史中,从古埃及金字塔到古印加人建造的太阳门、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大卫的《马拉之死》、从但丁的《神曲》到泰戈尔的《沉船》……,是艺术美的体现。(三)社会美是社会事物和现象所表现的美。历史教材中的社会美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由历史人物的言行所显示的美。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他们所迸发的思想之光和焕发出来的精神风采,为我们展示了生动感人的审美对象,他们闪光的心灵、灿烂的人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美感。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霍去病的“匈奴未还,何以家还”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举不胜举,永远为人们崇敬和缅怀。

    当然,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总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它们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④所以,也可从反面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如秦桧遗臭万年的跪像、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奴才嘴脸……,在鲜明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憎观、美丑观、荣辱观与是非观,从而求得正确的审美观的发展。

    在历史教育中,不仅要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而且应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使人们在轻松愉快之中接受教育,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审美意识。

    历史教师作为一名传承精神文明的战士,不仅是美的传播者,而且应是美的化身。一是形象美,教师时时刻刻处在学生众目注视下,他的外表、行为应为学生作出好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外表的修饰和衣履的整洁。具有高尚文明的行为,让学生一看就感到和蔼可亲,留下美好的回忆。二是语言美,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形象的闪光和情感的引发都有待于教师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历史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美,如有时应慷慨激昂,催人猛醒;有时轻言细语,沁人心脾,使学生净化感情,点燃心灵美的火花。教学实践证明,如当教师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和再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毛泽东赴渝前夕的“挥手之间”的伟壮时刻等一幕幕历史的特写镜头时,使学生产生美的遐想与追求。当教师用悲壮语调评述中国近代仁人志士面对血与水,誓死抗暴的悲壮之举的时候,将给学生留下惨痛的记忆,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强心,增强追求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板书美,属于符号语言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构成教学中美的不可忽视的部分,板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既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有形的直观。如果教师能在内容上精心提炼,形式上巧妙设计,那么,这种概括、鲜明和整齐的板书一定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倘若历史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能构成一幅完美的艺术品,并动之以请、晓之以理、授之以趣、教之以心,那么学生每听一堂课也就受到一次强烈的美感教育。美育不仅能影响一个人,而且往往能影响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因此,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并将历史教育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新的生机。


    点击次数:88  发布日期:2017/1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