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功福:浅谈在思品课中对“生本教育”的运用
浅谈在思品课中对“生本教育”的运用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永福学校 吴功福
新一轮课改启动至今,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局面。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说教,学生思维不活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有别于师本教育的“生本教育”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
何谓“生本教育”?它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实践,生本教育理念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一大批的学校和班级参加了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生本教育却少有思想品德生本的先例,那到底如何将之应用于实践呢?笔者进行了思想品德生本教学的试验及教研探索,现就本人开展的做法简述如下,权当抛砖引玉。
一、转变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中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本教育体系,学生的兴趣始终难以培养。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自身角色。应确立“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既要把学生当成学生,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教师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曾经遭受伤害的学生,用自己的真爱将“问题学生”从悬崖边上拉回来,还他们以快乐和自信。对自暴自弃的学生,应该赏识、鼓励、严格要求,改写他们的命运。
二、要遵照和寻求具体的思想品德生本教育方法: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生本教育强调一定要重视先学,从观念的高度看先学,通常指的是个体的先学;从策略的高度看先学,就是要诱发学生先自主学习。 当然如何布置也是关键。在设计上,我们要遵循“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知识扎根心灵”,“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思想品德课本多数比较抽象,介于此,我们更要设计一些“低入”的并且有趣的任务,让人人都可去执行,人人都有话说。以下的具体操作方法中也有涉及到。
三、探索具体可执行的操作方法及过程:
(一)建立学习小组:
在生本教育中,小组是教学生态链的环节,它成了个体和班级之间的桥梁,同时又是一级行政性的教学组织单位。 它本身有组织功能,有相互学习、建立规则和对外(班级和其他小组)的交往功能等等。它是教师管理力量的有效扩张和延伸,更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开展内部学习的方式。小组还满足了人的自我表现、发展和需要集体之爱的本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形式。这种集思广益的学习正体现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头脑风暴效应”,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及发散思维的培养。法国作家莫阿罗有这样一句名言:“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
(二)课堂教学操作过程
生本学习其本质就是自主学习,我结合其它一些教学经验把书的一课的教学分为三大环节:预习、展示、检查反馈。例如:《哭泣的自然》预计三课时上完,预习、展示、反馈就可分别用一节课来进行。当然事实上由于学生的操作、内容的多寡等原因,通常很难一节课就完成一个环节,两个环节同现一节课也很正常。而且三个环节也不是截然分开,预习、反馈中也含有学生展示。分为三大环节只是一个线索,而不是为了好看而死板地非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环节。虽然这样的课看起来似乎没了以前的环环相扣、泾渭分明,但它却极大地体现了小组的合作性,真正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学习、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1.预习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课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学生用专用的预习本来预习。通过自学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2.展示提升环节:
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根据预习环节布置的任务,学习小组轮番上阵展示(有些分配任务相同的也可合作),如果是提出问题则抛给其他小组来抢答,以小组合作回答优先。而如果是表演小品则要在限定时间内尽情表演,不少组表演完后也会再抛出一个问题……
在小组展示、回答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随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回答,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对于有些问题他们的表达、归纳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正确。教师在课堂上更要关注学生心灵地碰撞、智慧火花地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
3.检查反馈环节:
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当我们对挺拔茁壮、清脆葱绿的小苗疼爱有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那些羸弱的小苗,这样才能使每个生命都能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是有尊严的。所以本环节尤其突出“下层学生”,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力达到不让一名“下层生”掉队,利用好小组内部“兵教兵”的战略,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
(三)评价理念及制度:
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采取知行结合的形成性评价等综合评价机制,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应试为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变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让位于考试、考核、考查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变分数制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变重视答案的一致性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式评价,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观念变同步为异步评价、形成评价观念,形成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评价机制。
总之,生本教育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众多要求,如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全体性、合作性、终身性等等。它摈弃了“精英教育”的误区,特别关注“下层生”“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唤醒他们的成长、树立他们的自信。生本的思想品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科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生本课堂里锻炼培养出比传统课堂更出色的良好品德和人格,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所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