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岭—淮河分南北》看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 陈小若
3
从《秦岭—淮河分南北》看确立教学目标的策略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三中学 陈小若
浙江省新生代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在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举行,上虞市春晖外国语学校陈昊老师展示的是《中国南北方──秦岭、淮河分南北》,课前抽到的课标要求是:2-5比较中国东西南北之间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了解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假如教师从东西南北去比较自然和人文差异,那肯定只能泛泛而谈,即没有重点也没法突破难点,为此,他选择了《中国南北方》──秦岭—淮河分南北,整堂课从导入、过程设计、小结、拓展练习环环相扣,学生参与度极高,师生配合密切,可谓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可见依据课标要求,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下面结合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谈新课程标准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立足课标,设置三维教学目标。
陈老师的“比较中国东西南北之间的自然和人文差异”的课标要求,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选择好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进行依标教学了,否则华而不实质,不利于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为此他作了如下设计:从介绍春晖素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这里所说的南北方如何划分导入,通过模拟热播节目“快乐向前冲”──【幸运猜猜猜】、【搭档快快跑】、【提速向前冲】三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话、图文据说法等了解南北方气候差异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影响,最后以【我是小导游】小结、拓展练习达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目标,三维目标融为有机地一体。在教材处理时坚持“三抓三重”的原则:即抓整体、抓联系、抓突破口,重感悟、重自主合作、重发展创新,师生共同演绎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
二、突出生本,让教学目标凸现学生发展。
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做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读懂学生确是一件难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制订的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实际,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即教学的基点。我们按照课标要求,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基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适当,尽力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为此他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幸运猜猜猜】,从1—6数据中随意选择有关南方与北方在自然和人文等方面的区别。利用学生好奇心,请有胆气的同学随机选取号码,设置感性直观简单问题,激发回答热情,增加参与度。(感性认识阶段)。
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他设置了【搭档快快跑】环节出示两个小组讨论题:1、你还能例举哪些南北差异的例子吗?(可以从语言、性格、曲艺、菜肴、活动等方面思考)2、造成南北差异的至关重要重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原因探索,为图文介绍气候要素铺垫,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他设置了【提速向前冲】环节,逐一展示地图:
1.中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从地图的“语言”入手,对图例、注记、方向等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图中的一些数字进行特效处理,逐步变大引起学生注意。
让学生指出0度等温线大致就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
2.观察“中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找规律……
比较1月和7月等温线图后,引导学生找出“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且雨热同期的特点”
3.中国降水量分布图
观察地图提供的信息,提示图中颜色的深浅代表的含义,推导秦岭—淮河一线与800毫米降水量有大致重合的规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找到了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4.中国水稻、小麦的分布图
由自然条件推论南北农作物分布特点,指出南方种植粮食作物“一年两熟、两年五熟甚至一年三熟”的特点,突出秦岭—淮河一线重要意义。理解正是基于气候的显著差异(气温和降水),导致了南北作物生长的地域差异。
此环节的设置目标贴近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使全体学生达到学会读图的最低要求,而且使各类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兴趣,学有所获,摘到自己所“喜爱”的桃子,为各类学生的适度发展提供了平台。
可见要上好一节课不管拿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课题或是哪课程标准,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处于怎么样的一个学习状态,这里的状态应该是包括学习进程、心理特性、学校环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或是班级集体学习氛围等方面。
三、处理“预设与生成”,让教学“出彩”。
课堂上如果出现与预设大相径庭的课堂生成时教师就要灵活处理,陈老师在本堂课中灵活处理了“预设和生成”,从而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博得台下听课者阵阵掌声和笑声。比如,在课的收尾阶段,他请同学们观看庞龙的MTV《东北人》之后探讨南北方之间的不同,开始的时候都感觉和他事先的判断一致,可是当一个同学回答,“与南方相比北方都很穷,房子是茅草房,北方的墙都是黄泥砌成的,乱七八糟……”的时候,他没对这位同学的回答做点评,画面上的确如此,学生的观察很仔细,他马上请其他举手的同学回答,可能希望用不同意见的回答来补救,结果学生的回答是“北方没有城市,都是农村”更加偏离了,怎么办?此时教师就将错就错,把北方描绘的比学生的回答更糟糕,然后话锋一转“大家知道奥运会在哪里开,北京欢迎你还记得吧?水立方在哪里?鸟巢在哪里?那怎么到处是茅草呢?”强烈的反差让学生感受北方也有富裕和建设发达的城市,南北城市相差很近,只是传统的民居还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他们的智慧始终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这让做主持的老师感觉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每进行互动都可能会有“意外”产生,这意外可能就是学生中最富有生命的东西,是新生成,对于教学实践十分重要,不需要回避,哪怕争论的没有结论,都可以进行尝试的。
课堂教学是智慧和充满挑战的舞台,教师依据课标制订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凸现主体发展;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益,在一个开放的舞台上,演绎一个充满生命气息教学过程,体味课堂带给你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