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张雪珍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美仪小学 张雪珍
摘 要: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因此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穿插在教学全过程中,起着为其他知识打基础的这样一个重要作用。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是特别高,在做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学生认为很简单,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基本功
培养学生数学计算的基本功,这是小学数学计算的核心。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如果计算错了,那就失去应有的意义。其次,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下,又要快速,这就是能力。再次,掌握技巧,做题中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坚持练一练,如每天进行20题的口算训练,让学习成为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这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传统教学下的计算教学,以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学生模仿为主,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计算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在多样化的前提下进行优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一种良好的习惯,事关重大,关系着事业的成败。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同样,一种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孩子计算能力的内在因素、关键环节。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加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袒护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四、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作用。
五、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重点
能力和知识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对于高段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计算练习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除了教材中的有关运算定律外,在练习中还可引导学生总结出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等,学以致用,使计算简便,提高速度,减少失误。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与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任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