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马德昌 张忠国
试论小学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 甘肃省古浪县西山堡完全小学 马德昌 张忠国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知识,沟通情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那么,在小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一、设计实用问题
合作学习中,围绕“问题”展开探究,设计探究的问题,要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抓住学习内容的“知识点”与“能力点”,结合社会与生活,联系学生实际,“逐点”设计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实用、恰当。问题过于深奥,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探究,也不一定能达到目标;问题过于浅显,又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学生不用讨论就能自主解决。不恰当的探究问题,导致了无效的合作学习。
二、展开有效探究
合作学习中,要创新文本内容,系统设计学习内容、合作方式、探究交流、反馈评价等环节,在小组探讨中,要把准教材的重难点,抓住探究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要创新探究方式,不要让小组讨论成了“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观点,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先自主思考,由一名组员陈述观点,大家再发表意见,讨论达成共识。还可在相互问答中进行讨论。这样合作学习就更具实效性,实现了学生的优势互补。
三、注重合作实效
合作学习中,小学生缺乏“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能只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再提出几个目标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小组学生坐在一起说说、评评,课堂上场面热闹,实际上学生没有做有效的互动,也没有做有效的探究,教师没有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也没有对探究活动给予有效引导。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达成“合作”的目标,没有达到“合作”的效果。
四、适时点拨引导
合作学习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确认探究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热情,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探究时,要善于启发,有效引导。特别是探究活动中出现“意外”时,要亲临“现场”,参与探究,及时调控,引导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进行。要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注意避免“冷场”,控制“过热”场面,让小组成员都“动”起来。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随时把握各小组的“合作”情况,教给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让探究活动有效推进。
五、及时反馈评价
合作学习中,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让各小组展示探究的成果,发表不同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充实完善自己的发言,归纳总结出合理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有效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抓住评价重点,对小组的活动秩序、组员的参与情况、探究活动的过程、合作学习的效果等进行有效的评价,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与“发言人”,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关注学生成长
合作学习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反馈探究结果、展示“合作”成果,不能只让个别“学优生”当“主角”,大多数“中间生”当“配角”,少数“学困生”当“观众”,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新知识、交流新发现、展示新成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格、尊严与自信。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走了过场,才会有实效,才能达到共同“合作”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
总之,在小学实验教学中,只有有效合作、自主探究、科学引导、互动交流,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科学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