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分层教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陈宝林 李华 时杰

    浅谈分层教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  陕西省定边职业教育中心  陈宝林 李华 时杰

    摘要:

        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心理学研究表示公平教育下学生学业成绩、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差异巨大,目标分层教学案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努力实现因材施教,在差异中发展学生。

    关键词: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传统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上课无事做”和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忽视差异、消极对待甚至错误对待差异的做法。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教学过程的动力。两者如果处在比较协调的情况下,教学过程便能顺利展开,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有效提高,反之,教学过程就难以展开,学生的发展就受到阻碍,各种类型的学业不良也就发生。

    我认为,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要真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分层次教学”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合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手段,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符合“掌握学习”理论,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符合合作学习的思想,从而使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下面,分别从不同的几个方面谈谈某个教学环节中,如何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达标的喜悦。在具体制定达标要求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要分为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对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识记与简单应用”、 “经历过程”“情感体验”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实验探究”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要分层次教学,必须做到心中有书、心中有人,心中有法,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精心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用心设计思考问题,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教学方案。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研究学习的氛围。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案导学”等教学方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自己观察发现,自己生成问题,之后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归纳总结,形成学习成果,自行解决部分问题,教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所谓合作学习,是在班级制度下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相互启迪、相互相互评价、相互检查、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教师则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调度者、帮助者。

    这种结构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与合作研讨,有利于表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其个性特长。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编制学案—创造情境一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总结反思”。在这种结构中,学生是探索与讨论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 “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各自依照不同层次的导学案,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主生成新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由于学案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问题、分层要求,因而学生不会因为基础差反应慢、跟不上步阀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内都有A、B、C不同层次的学员,他们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相互展示、共同探讨、共同提高,B(C)层学生虚心向A(B)层学生请教,A(B)层学生借机展示自己的才华,俨然就是小助教。这种互动讨论式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交际能力与合作意识,而且有效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有效解决了C生“吃不了”A生“吃不饱”的问题。

    在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实施分层次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适当的组间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协作进取的精神,不仅能提高差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生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受基础弱的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他们帮助差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可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厌学情绪,学习热潮居高不下。这样可以把机会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力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提问分层进行

    教师要善于实行分层提问的策略。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疑,分层设疑需讲求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激发潜能,促进创新。对于低层次学生,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一点一点地启发诱导,避免因知识跨度过大而使其无所适从,夫去信心;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 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提高,提出一些需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的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一些较难、较深的问题,启发、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练习设计分层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学校里,所以会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甚至会出现一些无可救药的学生,就是因为在学校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缺乏个别对待的缘故。”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完成练习。分层设计、分层要求。把练习分为三个层次:C层是基础性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层是基础性练习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在导学案上标明三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布置练习要精心安排,一般用时不宜过长

    分层次布置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练习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C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我个人认为针对高中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方面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兴趣、学业成就,以及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等)情况,对学生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次的学科教学,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是不尽相同的)在化学学科的学习方面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希望能让所有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方向,这是我作为化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魏清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点击次数:188  发布日期:2017/6/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