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中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 陈增菊

    浅谈中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

    ◎   甘肃省皋兰县第三中学   陈增菊

    中考语文复习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从而抑制了中考复习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一是侧重知识复习,忽视考纲及中考说明的研究。二是重视课外习题,忽视课本复习。三是重视训练结果,忽视评价过程。四是重视阅读训练,忽视作文训练。当然,中考复习语文的弊端还很多。针对以上弊端,笔者就如何做好语文复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有明确的复习计划与学习目标。复习计划的制定是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讨论制定复习计划,整个过程分三轮:第一轮:全面复习,以课本为本。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文的背诵默写与阅读赏析,辅之以作文规范写作;重点是古诗文的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重点进行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第三轮:总结检测 、查漏补缺。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重点进行考前作文指导,辅之以基础知识的检测。 另外,中考语文复习课,目标要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梳理、整合。 所以,我们每一堂课的内容应相对集中,可以围绕中考内容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展开。

    其次,应教会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在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的基础上,我们着重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积累与运用。按照中考说明的出题模式,语言基础包括:语音文字、词语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古诗文默写等。复习以课本为主,按考试要求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总结,辅之以精当的练习。如常用词语的书写与读音复习,先整理好六册教材词语,然后抄写听写二遍,及时批改进行订正,注重书写质量。特别要记住一些自己容易读错的音,容易写错的字。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复习,采用学生互相检查背诵与默写的方法,不但要求能背诵指定篇目,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全“盘”皆输。名著知识复习,针对考点要求先整理好十几部名著的相关知识要点,然后打印出来阅读。以上三块知识的积累,重在于积累与识记。对于词语使用、语病、标点、图文解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复习,一方面采用专题形式,先精选中考试题练习实践,后发现规律,归结理论与做题方法技巧,最后再针对考点要求编写好巩固练习;另一方面,在平时阅读与写作复习中深化这些考点。

    2、针对阅读部分的试题还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一题一题地研读题干,教会学生审题。比如“在作者看来,……”(暗示应该用原文回答);“请根据原文进行概括”(暗示可先在文中找到依据,然后再概括);“有哪些”(暗示答案不止一点,至少两点,而且应根据题目的分值判断有几点)等等。

    3.要教会学生学会答题规范。比如,阅读中遇到“赏析”类题目,就应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以及句式等几个方面思考。如果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可以套用“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像这样的一些公式还有很多,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平时训练。还有,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明显收效的事,必须在平时的写作训练、课后练笔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审题构思的习惯、拟写作提纲或打腹稿的习惯、反复修改的习惯、一题多写的习惯等。

    4.老师还要让学生具有得分意识。一道试题,阅卷老师在最后评分时,总会有一个标准。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来具体感受这一评分过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答案,然后让学生根据中考的标准答案评分并说明理由,最后由老师来分析此题的得分点并说明该学生的得分和理由。当然,得满分还需要规范答题的语言。通过这样反复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答题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再次,复习的内容要有所突破。余映潮老师就提倡“课中设比”,他认为这种阅读方法“能够带动学生反复研读,增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材多是以一个个专题变成一个个教学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文学方式对“这个专题”进行表达。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中规”理论,打破课与课的界限,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甚至册与册的界限,把一些相关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进行复习。其实老师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就应该而且要像挖井一样,而不是开河,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角度选取对比点、从人物的角度选取对比点、从文章的语言角度选取对比点、从写作手法角度选取对比点。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立体的、更为深入的理解。

    最后,复习的形式要有所突破。我们的复习课要改变练习课的方式,也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采用“竞赛”“对话”形式,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课堂上的“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地引导和点拨等。如: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生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从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


    点击次数:152  发布日期:2017/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