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杨志平
浅议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初级中学校 杨志平
所谓愉快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着眼于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智力、个性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然而,据调查了解,目前许多职校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水平偏低,到职业学校学习无非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他们是不愿下工夫,更谈不上吃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被动应付,课堂交流不畅,课余不主动复习,相当部分学生厌倦生物学习,怎样实施愉快教育来改变现状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一、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教师的言语、行为、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一声亲切的呼唤都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正如乌申斯基所言:“若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则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为教师,要多创设机会与学生接触,逐步培养情感。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课间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了解学生的心态。要调控“爱的天平”,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再好的学生也有缺点,再不好的学生也有优点,对于学生的缺点要用缩小镜,对于学生的优点要用放大镜,使每个学生都日趋完美。
老师热爱学生,学生自然就会亲近老师。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屋及乌”告诉我们,情感有迁移功能,而“亲其师,信其道”则证明了这一说法。人的情感直接影响活动的参与意识,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也就喜欢上他的课,上课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而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刻苦地备课,认真、愉快地上课,耐心地辅导,努力去改进教学方法,置终日的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激发兴趣,引导乐学
学生之所以欢迎某位教师,其教课的趣味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产生和带来兴趣的事物确实也对学生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正如布鲁纳所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实践证明,在教师生动形象描述的基础上,新鲜、奇异和对今后学习、考试、生活、工作有用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讲内容时,我有时采用图表让学生感到一目了然,易记难忘;有时我又用简笔画讲解课文,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学习难点时,我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例句,而是通过一定的例子让学生想象或回答问题。从而使他们酷爱生物这门课。
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不仅做到目中有教材,更应做到心中有学生,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主题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以致用。在课堂上,学生如果一味地听老师讲,容易疲劳,而且不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学习所得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也会让学生失望,打消其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当好“导演”、“裁判”,要让学生当演员唱主角,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眼、动脑、动手,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例如教师在教学开始时,首先演示或讲述一个实验过程,并且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最后,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探索,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在解释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联系实际,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植物新陈代谢一章中讲水分代谢可联系到移栽幼苗时根部要多带些土,免得损伤根毛而影响成活的间题;讲矿质代谢时可联系生产中的“看叶施肥”,“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的生产实际;讲无氧呼吸可联系到面包、酸奶的制作等生活实际;讲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时可联系到森林、草原中空气新鲜,温度宜人的自然现象等等,在遗传变异一章中联系实际的例子更为常见。
3.欣赏学生,激励成功,促进乐学
光荣和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一个学生的成长更需激励。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可能成为沉的负担,也都可能成为新的动力,积极的评价在这里起着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中错,错中,边错边学,逐渐减少错误、避免错误的过程。学生总是渴成功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尝到每一份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成功机会,让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特别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在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增加他们成功后的信心。在整堂课上,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使下,轻松愉快地、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