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孙志国:浅谈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四川省平昌县白衣小学 孙志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多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多听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是人们对周总理深深的敬意和无限爱戴的感情,课文录音把人们对总理的这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听录音,同学们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甚至小声哭泣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也想通过深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总理深深地怀念之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学习课文,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很开心。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当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时,老师说“三个好朋友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多有趣啊!同学们也想来商量商量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接着说:“那就先请大家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吧。”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一个个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在学生充分练读的基础上,让小朋友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就是其中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了,采用三人小组学习的形式商量商量,特别是要把自己说的话给记住了,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此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怎样度过冬天的。最后,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这时,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已经跃跃欲试,准备交流各自的过冬方式了。这样,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既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竞赛可在不同的范围内进行,形式不能太单一,要强调趣味性,要灵活多样,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词语擂台赛、成语接龙赛、限时背古诗赛、即兴发言赛、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等。这种竞赛不是选拔赛,所以我从不采用淘汰制,而是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都能取得好成绩,从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为游戏趣味性强,简单易行,所以深受所有孩子的喜爱,语文游戏式的活动课正是将语文知识融于游戏当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活动时,学生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在动态组合中开展活动。如:“成语灯谜会”、“物品交流会”、“漫游古诗王国”、“智力大拼板”等,学生寓学于乐,学得开心、学得有效。小学教材里的很多课文情节性都很强,在学习课文后我将其改编成故事让学生去演。学生在演之前必须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感情等,于是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验。另外,我还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情节生动的故事,或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等。通过这种活动形式,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创作精神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明确学习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要求是以“初步具备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立足点不在于搞发明创造,而在于让他们从小养成探究的兴趣,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会用全副精神去思考。所以,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教学苏教版第一册第5课《家》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激趣:“有四个顽皮的增强孩子出去游玩,它们玩了一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去寻求答案。鼓励质疑,促进自主探究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来就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的,他们的学习受到来自内部的心理需要的驱使。因此,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要多提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议得越激烈,课堂气氛也越活泼、越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例: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水一定是上游流到下游呢?”“如果用抽水机,水也是可以倒流的呀?”等等问题。学生求知心理的渴求促进其主动去探究,并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事实证明,探究学习能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从更高的层面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延伸,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的语文学习模式不应限定在课堂之内,教师应把自身对语文的喜爱之情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闻其言而信其道“,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乐于学习的小主人意识。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例:教学《雨点》这一课,在结尾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读得多动情啊!正是因为作者善于观察自然,所以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句。你们想象一下,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样子怎样?请小朋友课后用你明亮的眼睛去看一看,用你灵敏的鼻子去闻一闻,用小手去摸一摸。”这一练习促使学生装积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装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

     

    点击次数:49  发布日期:2013/8/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