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谈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唐大洲

    谈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中心小学校  唐大洲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近年来留守儿童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群体,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靠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生活,典型的隔代教育,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容易受到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此外,留守儿童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因生活及教育方面的原因,他们可能就会离家出走,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教育现象严重,缺乏正确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脚、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现在“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由于留守儿童多为老人代管或亲朋代养,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加之现在社会上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给人们带来了观念上的错误认识:反正是进厂打工,学不学好知识,学多少知识都没关系。不少在外务工的家长因对留守子女缺少关爱而心怀愧疚,学习上不能严格要求或对孩子缺少更高的期望,“务工进厂代代相传”,致使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成绩每况日下。

    为使留守儿童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网络。一是以社区村委会、留守儿童监护人、代理监护人和代理家长为主体,建立家庭监护网络,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安全的监护;二是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建立教育管理网络。重点负责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生活管理。三是以扶贫部门和基层组织建立帮扶保障网络,重点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改善生活、学习条件和环境。四是以妇联、关工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为主体,建立社区爱心网络,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同时,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关爱留守儿童理念,倡导关爱留守儿童。

    政府应加大关爱留守儿童所需的设施设备投入。建立社区爱心网站、学校校园网络,设立“亲子专栏”,让老师、孩子、家长皆可在此交流,互通信息,拉近距离。实现与互联网对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打“亲情牌”,加强在外的父母与在家的留守孩子的亲情沟通,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通过网上QQ平台互动,建立留守儿童QQ群,让在外父母与在家留守儿童定期视频面对面对话,拉近亲情距离。建立学校“家校通”平台,通过电话或短信,让在外的父母随时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资金投入。关爱留守儿童取得的成效怎样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社区或村委会;二是在学校。随着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这两个环节在对关爱留守儿童方面都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并建立了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效,财政部门应安排专门的资金确保措施得到落实,确保设施设备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是儿童成长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最容易造成心理不健康。社区村委会及学校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特别是学校,政府应给学校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辅导课,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点击次数:54  发布日期:2017/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