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以诗词为媒实现语文人诗意地行走 李静

    以诗词为媒实现语文人诗意地行走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  李静

    去年《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脍炙人口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在这一年来,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这档节目都是人们谈论的焦点。无论老少一提到诗词都能口吐莲花的选手,那些被选手深情吟咏的名诗美句,那潜藏在每一首诗词背后的奇异故事和美妙情思,像一阵风刮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携卷起万丈波涛震荡着场上场下所有人对盛唐诗词风流的回顾与敬仰。那和诗词同行的岁月,和诗词共舞的人生,带给现代人多少遐想和沉思,应了主持人董卿开场必说的那句话“人生自有诗意”,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诗词的狂欢,也必将成为所有人重新品悟诗词的新起点。

    看到中国的古典精髓又一次掀起思想的狂潮,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因仰慕中国的文化而来,我不得不说这是多么大的一件幸事,并由衷地为我们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而自豪。同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再一次深深地有感于职业所带来的历史使命,并愿意将一份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抛洒在三尺讲台之上,惟愿“化作春泥能护花”。

    回想对教师这个职业由从业冲动的开始便来自于几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此些唯美忧伤的句子,我确信写尽了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也写出了我对教师职业的最初敬仰,后来才发现这些诗句的创作初衷与老师好像关联不大,但它却神奇地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兴趣,最后命中注定地走上了教师岗位。

    做老师很多年了,尽管从最开始的目标都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对优秀教师的定义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时候,看到身边优秀的老师游刃有余的样子,总是倍感压力山大,买很多本教参,一一读完,处处标注,细细咀嚼,可每次临上讲台,还是会心跳加速,上课铃声好像是一颗石子,准时准点投向我那颗悬着的心脏,没有涟漪,只有震荡,这种感觉总要等上课好几分钟才会消失......那时候的自己,把自己埋在教辅资料里,埋在孩子们的作业堆里,埋在对身边所有老师的敬仰里,埋在无人理会的卑微角落里......那时的我以为,优秀老师就是让孩子们听话,让孩子们取得好成绩。我这么理解,所以我奋笔疾书,疯狂地改作业,找问题,讲答案......我从最开始的倒数第一到中考的与第一相差无几,三年就这么追逐我所认为的那个“优秀”。说实话,三年下来的成绩我当时比较满意,心里悬了三年的石头仿佛落地了,还窃窃地感觉自己做得不错。

    从科任教师到班主任,职务上前行让我对教师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识,让我重新定义了“优秀老师”。当孩子们为了芝麻大点儿的小事都来打扰我备课的时候,当调皮学生对校级班规置若罔闻而后屡屡犯错而影响我一天好心情的时候,当孩子们连基本的扫地工作都做不好最后还理由一大篇的时候,当学生刚到校就发现学习用品遗忘在家里而要父母送到学校的时候......说实话,如此繁琐的工作绝不是我可以细数完的,常规案件很多,突发案件也不少,只有做班主任的才能明白我当时的状况与心情, 焦虑、困惑、怀疑、甚至痛苦,班级的一个又一个班规方案能证明我被一件又一件新生“案件”搞得多么焦头烂额,无数个失眠夜能证明我是多么认真的思考过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案头的班级管理类书籍一本有一本,《班主任工作新招》《幸福地做老师》《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兵法》......,它们可以证明我曾经尝试过多少办法来让我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孩子们听话,不闹事儿,不扣分、班级活动能拿奖的决不失手、考试成绩尽量出乎其类......“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做对的事情”是我对孩子们的两个基本要求,与之并行的是一系列的班规条令和处罚细则。我就这样在对班主任职务的日渐熟悉中慢慢学会了对孩子们行为的管理,我确信我是在帮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形成好的性格。最后的结果和预期比较接近,该有的成绩有了,该拿的奖项拿了,该毕业的顺利毕业了......

    如此这般我走过了两届,按部就班的多,推陈出新的少,太平地做了两届孩子的班主任兼保姆。最近一次修正我对“优秀”这个词的理解是源于我女儿的驾到。宝贝的到来让我又增加了一个身份----“妈妈”,尽管之前我的孩子也有管我叫李妈的,我也常对我的孩子们说在学校里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可是真正做了妈妈之后我才知道,我对妈妈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妈妈绝不是保姆的代名词,绝不是吃哈拉撒睡的督促者和言语行为的管理者,或者说远不止于此。那种看着她一点点成长的喜悦感和被她的闹腾惹来的焦虑情绪和做班主任的情形十分相似,可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长远打算远比一位老师多得多,细得细,远得远......一个妈妈自孕育孩子开始,就已经开始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案头的育儿宝典从孕育孩子的第一周到最后一周详细记录着孩子的成长历程,用文字清晰地告诫准妈妈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准妈妈们初为人母,往往都会备上好几个版本,相互对照,认真筛选,最后勾画出属于自己的“圣经”,为的就是让孩子有个好的身体,更高一点的要求,看看是不是还能有好点儿的皮肤,更甚者就是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这些都是准妈妈们为孩子做的第一个长远计划。我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孩子出生后的诸多情形已经不能完全在书中找到类似的案例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边走边悟。我从海量的育儿书籍中精心筛选,《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母爱的羁绊》》《养育女孩儿》......等等,都是我为初为人母心浮气躁的见证,我找到这些被视为育儿优秀书籍的共同理念,和自己的宝贝一一比对,努力培养一个健康向上、快乐阳光、自信独立......对孩子做着或许有效或许无用的准备,并且乐此不疲,当然有时候也像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但接着总是硬起头皮毅然决定东山再起......

    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妈妈的复杂多变的心思,唯一不变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对,就是“幸福”的未来。做了妈妈之后,我这个班主任多了些对孩子行为放纵的理解与包容,多了些对校纪班规“惯犯”的同情与引导,多了些对班级后进生的关注与安慰,多了些对他们的未来的聆听与思考,多了些对他们正确行为和认知的提醒与指导......我把我宝贝的妈妈借给了我班级的那些孩子们,给了他们明确的限定,然后允许他们自由轻松的表达,尽量地不受任何压抑或否定;允许他们不经意的毫无恶意的犯错,耐心地帮他们寻找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办法;允许他们偶尔像我家的宝贝一样对我歇斯底里,却轻声细语地告诉他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请你表达你的愤怒,但绝不要愤怒地表达”是我对他们的情绪控制的基本引导;我送给他们出差时特意买回的贺卡,给他们买儿童节的棒棒糖,给他们写信并深情地朗读......不知不觉我已经把他们当成了我的宝贝!给他们舞台让他们自信,给他们建议让他们独立,给他们提供最新鲜的时令新闻让他们成为社会的关注者和参与者,给他们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让他们成为有思想的人,给他们讲述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让他们找到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总之,让孩子们传给你为一个精神世界丰富,审美情趣高雅,人生目标高远,情绪体验幸福,是我这个“妈妈”的努力方向,也是我目前所认为的“优秀老师”的职责与追求。遗憾的是,我初为人母实践不长,距离这个目标还太远,需要做的事情还太多,要学习,要实践,要思考,要坚持,但我相信:“母爱子,必为之计长远”,一个人的精神独立与丰富应该是最需要从长计议的教育大事,是比孩子的某次成绩,某个行为更为重要,更需要老师着力的地方。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为这样的“优秀”从业者。

    回顾我的教育生涯,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追求“优秀”,却发现因为我的积淀有限导致视域局限,对优秀的理解还是如此不成熟,如此狭隘,为此我深感惭愧,但愿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孩子,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幸福的成长。我想我对于优秀的理解远不止我所认识的这般,未来的教育形势多变,社会的变革必将带来教育的改革,我自知离优秀还很远,但我会一直在路上。我必将顺应时代的变化,顺应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做一个精神的引领者,做一个火种的看护者,做一个优秀的欣赏者,陪着更多的孩子走向属于他们的未来。

     

     

     


    点击次数:117  发布日期:2017/4/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