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能策略浅谈 张秀珍
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能策略浅谈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 张秀珍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成效,并不完全决定于教师的教认真与否、教学内容的讲授完成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掌握运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习效能;提高策略
西方教育中“教学”一词中的“教”,是“给人示例”的意思。可见,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成效,并不完全决定于教师的教认真与否、教学内容的讲授完成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掌握运用。在此,就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能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英语教学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课时教学计划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教师这一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是课堂教学有序,甚至成功与否的关键。孔子的循循善诱中的“诱”就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即教学思路展示。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英语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二、恰当的问题设计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关键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受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影响,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成为消极的接受者、被动的学习者、使得英语课堂的气氛难以活跃起来。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学习的渴望。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能是划一的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问题应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该单元作进一步探究。同时,提问也不能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单元,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单元作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英语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
三、定量的朗读记诵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中国古代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北京外国语大学梅仁毅教授说:“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其实英语学习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所以教师需要注意指导学生背诵。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作好持之以恒督促学生朗读背诵,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就为学生奠定了学好英语的材料基础。
四、课堂的语法教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保障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一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二要让学生适当做点语法练习。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
前人经验告诉我们,“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无疑,着仪经验也实用于我们英语教学,只要我们用足功夫,酒会带来英语课堂教学的效度。
五、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动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 有了注意, 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的基础应该是学生“想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相较于汉语问学科,初中学生对英语畏难情绪更甚。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和创造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努力营造学生敢说、敢想、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开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运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鼓励性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重视、尊重、赞扬和鼓励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树立学生努力学好英语的信心;对学生学习中的失误,抱宽容的态度,允许其存在。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要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品尝到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快乐,就应该从“趣”字入手,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