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 邓惠敏
如何创设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
◎ 江西省上栗县栗江小学 邓惠敏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呢?我以为:
一、从“生活”中创设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学生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
二、利用“直观“来创设情境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我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学生弄清周长的涵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要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之后,我再指着黑板上画的圆,提问如何求出它的周长,并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通过书中提示的方法,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那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
心理学认为,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1米、2米、3米……量到第4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1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我暂停住画面,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1米或不够1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我这样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为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讨论之后,我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创设了教学情境,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于教和学都是很有作用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表现自我,给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能有多说、多想、多做的表现机会,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自我探索知识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