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山村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创“活” 黄国钧

    山村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创“活”

      ◎   广西梧州市新地第二初级中学     黄国钧

     

    内容提要:如何提高山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山村初中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创出“活”的局面来:一是因地制宜搞活教法,二是因材制宜搞活学法,三是因人制宜搞活导法。山村初中学生不笨,山村初中数学不难教,只要创出“活”径来,教学效果就能好起来。

    关键词:  山村初中    数学教学    活

       梧州市新地第二初级中学(原苍梧榃会初中),是一所偏远山村学校,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全县二十七所初中的后进行列。也使出身于农村的我,来到这里任教,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犟劲,决心改变这所学校数学成绩落后的面貌,奋战将近一年,成效初显,每次全县全镇统测,排名节节往前推进,及格率一次比一次上升,初尝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甜头,让我信心大增。我把这喜人成绩取得的原因归纳为一句话:山村初中数学成绩要上去就一定要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实践证明,山村孩子学习数学的智力和能力并不比城镇孩子差,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山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活”起来。我的教学实践探索途径有三条:一是因地制宜“活”教法,二是因材制宜“活”学法,三是因人制宜“活”导法。这里的“活”的词义是使动用法,是“使……活”的意思。

    一·因地制宜“活”教法

    我们新地二中,三个年级一共六个班,每个年级两个班,学生全部来自附近山村,环境条件比较艰苦,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根据这样的地域条件,就得制定出一整套适宜于这里地域特点的“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周六、周日全部学生离校回家。事实上不少孩子回到家还得帮家里干活,不是干家务就是干农活,根本没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做课外作业,而且这两天绝大多数学生的晚饭都在20:00以后,农忙时还常常在21:00以后才吃呢。这样,我就只能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搞活,硬性安排自己的讲课时间每节不得超过15分钟,只占每堂课的三分之一,而把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在课堂上练,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尽量做到在课堂上当堂解决问题。我把这样的“活”法叫做“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当堂学会”。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我就只用了5分钟讲解要点和例题;接着布置学生即席演练一题,3分钟演练完毕,设疑解难用去2分钟,再讲一例题“把2a(y-z)-3b(z-y)分解因式”,又用去5分钟。3分钟小结,余下的时间则当堂作业。

    当然,要让自己的教法“活”起来的要点在于教者自己先得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准抓好哪一点该讲,哪一点不需讲;哪一点需详讲还是略讲,哪个点要让给学生自己讲,真正做到使自己的每一节课“讲则必精”。

    要让自己的教法“活”起来的要点还在于把预习引进课堂。我在刚到榃会初中任教时作了教学调查发现,能够对数学课作预习的学生竟为“0”,即全班没有一个学生会对即将要学的数学课题进行预习。无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这样,我就因地制宜在每节课先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预习一遍当节课的要点或例题,然后我才开始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我之所以在我任教的新地二中的数学课堂确定因地制宜“活”教法,是因为有我的理论依据的。那就是邓小平所说过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91页5—6行)正是这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让我大胆探索改革我的课堂教学方法,寻求一条适用于山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子。

    二.因材制宜“活”学法

    教和学,是一项双边互动的系统工程,“教”虽是主导,而“学”却是主体;也就是说,在教与学的系统过程中,“教”的 导引效果如何,决定因素还得由“学”的效果去定夺,一切得由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主体积极性去定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也是山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至于如何使这些山村孩子“学”得“活”数学就要因材制宜了。

    所谓因材制宜,就是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学法。有的宜先从掌握概念入手,然后运用概念分析习题、解答习题、验证问题;有的宜先从例题设疑入手,然后顺藤摸瓜,探索解法,再归纳解答例题的过程发现规律并掌握概念。

    在教学《图形的相似》时,我就先指导学生翻开课本第36页,领会相似图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运用这概念去做课本第37页的练习。结果,绝大多数同学很快就顺利完成了练习并得出正确的答案来。

    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我则先让学生试着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尝试解答如下习题:⑴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写出y与x的 函数关系式;⑵多边形的对角线数d与边数n有什么关系?⑶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结果,在探讨解答上述几道习题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对比归纳,终于发现二次函数的概念。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却采用更为“活”的方法让学生去学去发现。我指导学生每人分别用直的山蕨草茎做了3—5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必先做一个三条边分别为3寸、4寸、5寸的直角三角形,其余的直角三角形则边长可随意,然后让他们分别各自量计出各边长及其平方数,再归纳发现出什么规律。结果,他们不但每人都十分喜悦地发现了勾股定理并不深奥,还兴致勃勃地试着用这定理去解决或验证现实生活的问题。

    因材制宜“活”学法也是有理论依据的。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告诉我们,人们认知事物既可以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抽象——这是归纳推理;又可以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现象——这是演绎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好这些认知规律,也能让山村初中孩子把数学学得更趣味盎然而成效更显。

    三、因人制宜“活”导法

    生活现实中的人都是千差万别的,山村初中的孩子也不例外。我所在的榃会初中不少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成了父母管不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又管不了的留守少年。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亲情缺失感,或者不时流露出管束粗疏感,或者时而表现出学习随意感。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尤其是练习性很强的数学教学带来更多的障碍,要扫除或减少这些障碍,我的应对举措就是因人制宜“活”导法。

    所谓因人制宜,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不同性格,灵活采用不同的学法指导,有的是学习方法问题,宜多作学法指导:有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宜多作思想教育;有的是心理障碍问题,宜着重做心理疏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工作做细做实、做活、做出课堂之外,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才能把自己的任教学科促上去。

    莫某某是个听话守纪的好孩子,可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单元测试,不是概念模糊,就是计算出错;不是乱套公式,就是步骤不明。我找他了解原因,帮他分析失误,让他自己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简单粗疏,指导他确立一套适合他掌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他的成绩果然逐步上升了,由班上的倒数一、二名跨进中层的行列。

    李某某本是个挺机灵乖巧的孩子,可数学成绩却常常是20分左右,有时甚至是个位数(不上10分),我多次找他谈心,知道他父母均在广东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团聚,平时就只有他和两个小妹由有病的爷爷在家管带(奶奶也已经过世),他既有实际困难,又心理迷惘。我就在生活上关怀他,帮他添置一些短缺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在学习上指导他订出每日的学习时间安排计划并经常检查督促他;在心理上又多方开解疏导他,使他树立起信心。一个学期之后,他的数学成绩就破天荒得了及格分。

    成绩出在卷子上,功夫做在课堂外。类似上述两例的孩子还有不少,我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导方法,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学好了数学,一步步健康成长。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山村初中的孩子并不笨,山村初中的数学课并不难教。只要我们的教法因地制宜“活”起来,只要学生的学法因材制宜“活”起来,只要教者的导法因人而异“活”起来,就必定能让山村初中数学课堂创出“活”径来。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

    (2)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3)  陈福安 中学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版

    (4)  章建跃 中学数学教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点击次数:186  发布日期:2017/4/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