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杨婷
浅谈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乡华侨中学附属小学 杨婷
在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量中学会阅读
学生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部分,群文阅读要促进学生学会阅读。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就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阅读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但同时,关于阅读仅仅依靠量来取胜是远远不够的,在大量的阅读中,只有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信息的提取、整合、消化之后,真正的与阅读文本交流、对话,不断总结阅读心得与体会,才会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二、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
群文阅读是将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课时和组织教学。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式:要么以教材为主,实行“单元整组”课文阅读教学整合;要么突破教材,以课内文章为主,以课外文章为辅,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设计“一篇带多篇”阅读教学模式;要么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核心,推行“整本书或多本书贯通”阅读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归纳知识能力。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多篇文章引申出来,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和总结来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阅读方法,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到枯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主人翁意识得到提高,便于学生转换角色,带着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主动的去学习语文。
五、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重要的一点在阅读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就学习习惯而言,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下,大力提倡群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阅读行动的需要,它使阅读者遵循一定的阅读方式去行成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有阅读本身的意义,也有教育的意义。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阅读实践,自己去积极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建立一种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群文阅读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基础上,在大量的阅读中,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群文阅读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语文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生成和提高。群文阅读是教学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和优化;同时在师生的平等互动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