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张东芳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金书小学 张东芳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作为语文的内涵,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是一定思想感情的载体。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治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广大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而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渗透 德育教育 人生观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特别是处于21世纪的今天,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不断提高之原动力在于思想政治也”,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现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一、以教师的修养影响学生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生受用的语文意识,同时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一致的意志品质。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丰厚的语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要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要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术来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1、 以爱贯穿教学的始终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就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丑小鸭就是在爱的教育下变成白天鹅的,爱是教育的灵魂,我们要对学生关爱倍加,不仅要爱优生,更要爱差生,要把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深沉的爱。要真诚的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即与真诚的帮助。教师要一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情感世界,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教师也要及时鼓励,树立孩子们的信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爱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才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
2、丰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
教师要是一个眼波的学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要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外塑形象,内修品质,要在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上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如举止大方、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用语文明、品行端正。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结合教材讲授渗透德育教育
1、教育小学生爱护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当今的人类环境――地球,正在遭受着空前规模的破坏,现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即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课本知识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了解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然后启发学生,资源枯竭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年来乱砍滥伐废气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环境污染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呼声。那么,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再如《清澈的湖水》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采用朗读感悟的方法来读课文,读中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美好的心灵。让学生配乐闭眼听读想象:这清澈的湖水真是一面神奇、美丽的镜子!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还有那活泼的小鱼。听后老师问:这环境怎样?喜欢吗?你们知道这环境是谁留给我们的吗?一连串的提问启发学生要向文中的小洁学习,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同学们知道我们现在面临哪些环境问题吗?能源紧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粮食不足等等,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为了如果土地已经不能再生长粮食了,我们还可以吃什么呢?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贪玩、荒废等。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匆匆》时,让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珍惜生命。 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我教育学生不要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不爱护小动物的现象,在授《浅水洼里的小鱼》时让学生了解到鱼在海滩的浅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让我们震惊,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爱生命”的品质令我们感动。而我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就是努力围绕着这动人心弦的感动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文本,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小男孩捡鱼扔鱼的语句,从读中感悟对生命的珍爱,从而引导学生实现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作为世纪之交的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
3、向小学生渗透团结友爱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在教学中,如何让他们懂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呢?在学习《蓝色的树叶》时,先让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林园园舍不得借给李丽绿铅笔,最后李丽只能用自己的蓝铅笔去画树叶,让学生明白林园园一开始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但林园园能知错就改,热情地帮助同学,和李丽成为好朋友,这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然后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生存的环境需要不需要这种互相帮助呢?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谈谈自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少不了这种精神。
4、 培养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在人的素质中,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一个人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学校的教育又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这种不良的言行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难忘的一天》时,先通过读文引导学生邓小平爷爷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故事情境的变化,使学生体会“我”心情变化成了本课的一个重点。为此教学时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小作者的心情,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进而启发学生,那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教学诗歌《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配乐反复阅读,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再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勇敢地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并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教授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反复读修路时遇到的困难,去充分体会詹天佑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学生为之感动时,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那么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教育学生爱国并不空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总之,语文学科是聚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只要坚持不懈地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中切忌乏味枯燥的说教,做到寓教于情,情景交融,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 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语文课程标准》
3、《教育管理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