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胡光军
浅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 宁夏石嘴山平罗县第四中学 胡光军
摘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关键就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只有注重地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高、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对地理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革地理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质量以顺应时代的大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课题。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上课时教师“唱独戏,满堂灌”的教法,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加强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才能发挥这种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从苦学中解放出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对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结合学校课程改革,我把“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质量”作为我的教研课题。以下是本人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得到的几点教学体会和见解,以供同仁探讨。
一、 新知预习检测
在新课学习前,引领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检测预习情况,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引入做好准备。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求解,在“静”中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这样既起到“回忆旧知识,做好上新课准备”的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学内容,为新旧知识的衔接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教学时,通常要通过多媒体展示阅读思考题,所提出的问题有启发性,有激励性,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有所创新不拘泥于教材,经历了这样的参与、阅读、理解、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学习要点问题和活动题,用大屏幕展示,学生分四人(前后桌)小组合作交流意见,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负责本组学习过关。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点评。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和表达力,课堂上形成师生齐抓共管,稳而有序、活而不乱、相互竞争、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将探讨的学习成果展示供师生互动评价。同时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减轻教师课堂上的压力,突破了学生个人思想局限,也拓展了学生思维和视野,使学生在合作中成长。这种教学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支持和肯定,形成和谐的小组探究学习。在合作交流的同时,教师即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全班表扬,并分析问题的价值,进行具体辅导。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相信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认识的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飞跃,学习质量也会有所提高的。
三、 精讲解惑、归纳补充
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和解答学生经自学、讨论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思想。如在《气温和降水》的教学中,学生讨论和交流了降水的含义,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柱状图等内容。对疑难问题: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逐月降水柱状图重点讲解归纳,补充讲解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分布地区,给学生讲清利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逐月降水柱状图归纳气候特征等要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课堂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当堂训练、查漏补缺
让学生当堂训练,总结和做《地理填充图册》,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熟练,灵活运用的过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纠错,寻求规律,帮助学生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同时通过学生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遗漏,及时补充。
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的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出“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对后进生也是极大鞭策,课堂质量也有所提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读,思,问,练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逐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正确确定学习目标,按计划循序渐进的学习,做到会读,会问,会合作,会思考,善交流,主动参与读书自学的活动中。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在运用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质量。通过长期探究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各科教学都会起到推动作用,相信在长期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索中,必会取得较大的效益,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