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策略 陈晶洁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策略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前村小学 陈晶洁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趣”动“情”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们的自由阅读为前提,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的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就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且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等手段,让学生有新鲜感,动之有情,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地课堂提问时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是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说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三、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
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中午十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来自同龄人的帮助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四、语文学习中的好帮手——积累
阅读积累,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日记,则教会学生运用。而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日记,则会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爱都爱写的习惯。我就喜欢静静地捧读学生的日记,时不时的写上几句,与学生通过日记做心与心的交流,而我的学生们也乐于这种纸上交流,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每天不同的心情、班级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内容都喜欢在日记里用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的班里有个叫张某的男生,因为在一次日记中用到了很多四年级没有学到的新词,我让他在班里读了后请同学们点评,从此他的日记记得更勤了,学校树林里的小鸟、花坛里打的第一个花苞甚至老师的新服装都走进了他的日记,而且语言越来越优美准确,读他的日记经常有许多惊喜。教学之余,找点时间,看着这些孩子们渐渐成长的足迹,实在不失为工作中的一大趣事。因为有这些孩子的带动,加上孩子们都想与老师做朋友的积极性,整个班级就有了爱读书爱写日记的气氛。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它必然要求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和文章的内容,让孩子自己切实地体验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切记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但适当地引导是必要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时间、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创设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时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