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王润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王润军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会自主探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与应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新教材重视情景的创设,好的教学情景能把学生引入探究的问题中,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情景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问题的情景,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一段录像。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规律,自己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情景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探究活动的序幕。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吗?今天,徐老师特意给大家准备了足球比赛的精彩片段(课件播放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瞬间回顾)。 这么精彩的比赛,你们知道赛前裁判是用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吗?(生思考数十秒后,师继续播放课件:2006世界杯足球赛赛前挑边实况,伴随裁判抛硬币画面,同时解说抛硬币规则:把硬币旋转抛向空中,然后自由落下。落下后,正面朝上,黄队先开球;反面朝上,蓝队先开球。)“为什么会采用抛硬币的办法来决定谁先开球?这种办法公平吗?”课堂上我从学生喜爱的世界杯足球赛的片段切入,精心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以疑激学,促使他们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设计探究方案,使学生会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探究的方案,由于学生无法预知探究的结果,因此需要大胆猜测,大胆质疑,并通过实验来证实。设计探究方案是逐步深入的,需要探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因此教师的引导、点拨也是很重要的。科学的研究方案既是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也是科学思维的结晶,是探究能力的真正体现。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探究内容,大胆猜测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这类知识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个性和活动性。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从知识内在特性上看,这部分知识比较适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的学习内容。如:教学《可能性》时,为了解决“抛硬币的方法是否公平?”这一问题,学生进行猜测后,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抛硬币的实验。学生在明确探究内容,知道试验要求后,非常兴奋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2、提供探究学具,实验验证
学具是引导和形成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完成发现、获得发展的工具,是学生探索活动的媒体.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具应该具有与新知识相同结构的或具有某一方面特征的;具备重演或再现知识的能力;尽可能孕含多种探究方式的思路。能够演示不同水平的多种思考。如:为方便学生发现抛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的规律,我给学生提供了如下学具,为学生创设了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的条件。
表1:附:表 小组抛硬币试验记录表
抛硬币次数 | 正面朝上次数 | 反面朝上次数 | |
学生1 | |||
学生2 | |||
学生3 | |||
学生4 | |||
学生5 | |||
学生6 | |||
合计 |
2、试验完毕,各小组长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现场填写,师生共同汇总全班试验数据,并利用计算器算出总次数。
组别 | 抛硬币次数 | 正面朝上次数 | 反面朝上次数 |
第一小组 | |||
第二小组 | |||
第三小组 | |||
第四小组 | |||
第五小组 | |||
第六小组 | |||
合计 |
3、展示探究结果,揭示结论
对探究过程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最为重要的课程理念,探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但是探究结果的展示何尝不是探究过程的展示。探究结果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研究活动的亲身经历,通过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合作,通过科学的判断和思维而构建的认知,探究结果的交流评价也是探究过程的交流评价。因此每一次探究结果的交流就显得必不可少,它是检测学生是否达成预定的探究目标,使学生更加重视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挖掘教材内容,使学生常探究、爱探究
有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教学内容中要设计好素材——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编制探究题时,应顾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从而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让学生以足够的热情爱探究,以取得新的更大成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而具体的教学策略: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探究,适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地质疑和释疑,帮助学生达成探究目标,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在探究学习中逐渐提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