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创新、学会做人 张海艳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创新、学会做人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第一小学  张海艳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霍梅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灵的浸润,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情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是我们语文教师则无旁贷的天职。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努力营造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谐的课题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压抑的课堂气氛会给老师、学生间的交流带来障碍,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与他们和睦相处,用更多的耐心倾听来自孩子们的声音。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会读书,能从重点词句中去理解,去感悟;你的表现很棒,相信你会更好?你很爱动脑筋,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这样师生间在情感上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易沟通。只有会把微笑与鼓励带给孩子的老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只有会与孩子沟通的老师,才能使孩子置身于美好的心境中有创造地学习,创新思维就会在这种心境之中得到发展。

    2、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每上一堂课,每学一篇课文,都有新鲜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激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传统的“讲授”变为“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这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加强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学习语文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的途径,通过各种活动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社会,走进大自然,使课内外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的巩固和运用,使课外知识对课内知识进行有效地补充,因此在教学中应认真抓好课外学习语文的阵地,,使学生在各种活动的体验中得到提高,为他们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

    语文中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不能轻视,需要教师把握一切有利机会,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美好的心灵,促使他们成为拥有丰富知识和道德高尚的人。

    1、(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夹竹桃》一课,我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指名读,男女轮读等多种形式,再加上课件的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做一个像夹竹桃一样坚强不屈的人。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感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并受到熏陶。如《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一课,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及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让学生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在习作中强化德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对写作提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可见学生习作要融进学生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写作感知做人道理,学会做人。如习作《评说社会公德》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希望学生同生活中损人利己、无视公共秩序、乱扔垃圾、乱写乱画等行为作斗争,做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的人,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课本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优秀的作品欣赏会、故事会、演讲会等,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品质、积极进取的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使课外活动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做到品学兼优。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勇于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勇于创新,做一个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

     

     

    2016年12月

    邮书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第一小学张海艳(收)

    联系电话:13845796742

    邮编:165023注

    注明:请将这篇文章出版在《中小学教育》上


    点击次数:176  发布日期:2016/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