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源自美术课堂教学现象的再思考 孔祥平

    源自美术课堂教学现象的再思考

    ◎   四川省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孔祥平

    【摘要】:

    在观摩高中教师教学大比武后,笔者从美术课堂教学的现象出发,采用课堂观察法,分析美术课堂教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美术课堂现象思考

     

    有幸参加广元市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的总决赛,本次比赛全市美术学科共推荐出10位选手,授课内容为人美社的美术课标通用教材,其中欣赏课共7节,书法课2节,绘画理论课1节。整个听评观摩下来,受益很多,但也发现一些不足,引发了我的思考,便有以下的观点和建议,敬请各位同行指正。

    行动研究是透过教学课堂现象,发现问题,再找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经过归纳,提炼,筛选,找到主要问题,从而找到理论依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再观察课堂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再寻求解决方法……,循环下去,这样才会回到事物的本身,直面事物的本源,即一种反思和分析方法,这种关注现象,做学问的方法,对具有强烈操作性的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再合适不过。本次赛课出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课堂导入环节平淡无味,缺乏趣味

    在赛课中的《走进具象艺术》,《走进意象艺术》,《走进抽象艺术》,《古代雕塑的欣赏》4节课中,导入环节,教师只是出示图片,展示,简单提问,并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感受,求知欲不高,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问题分析:不同的课型该如何选择课堂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智慧的表现,学生是否进入你的课堂阵地自主学习的突破口。

    一、指导思想:创设情境,突破思维发展

    在当代大数据时期,很多美术教师的教学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简单的几张图片,就是欣赏,恰恰也是这样的技术时代,使美术教师的动手能力正在逐渐衰退,态度决定结果,2014年德阳市辜小平名师工作室的《走进神秘的三星堆》,授课人辜小平自己为了这一堂课,自费去广汉三星堆考查6次,实录了录像,并亲手制作了三星堆的模型,在杭州的千人万课中给人以震撼,生动的创设情境,把三星堆文化搬移到了杭州课堂,让学生用有现场感,唤起了学生对三星堆文化的知觉体验。

    在本次欣赏课中的美术作品的具象,意象, 抽象讲解中都表现中规中距,这里更要唤起学生的内心知觉,仅仅几张图片是不够的,重在教师开启学生对美术作品表现三种形式的思维意向,让学生在图像中唤起情感,产生文化共鸣,巧用文字语言,音乐的节奏、韵律、美术的语音来调动学生学习情感与探究发现的兴趣,才是这几节课研究的重点。

    二、常见的美术课堂导入方法

    美术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实情,要“艺术”地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入会让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关注度”和“兴趣度”以及最终的 “掌握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常见的几种导入法,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反向导入;猜谜语导入;视频导入;复习导入。

    现象二:整个课堂环节平铺直叙,知识点过多

    本次赛课中大多数老师都照搬教材为主,把教材上的知识全部讲完,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不够。

    问题分析:如何灵活的处理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材只是教师的通时读本,要求教师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的开发和重构知识体系,是有选择性,重在唤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突破他们的思维发展,比如在视觉美术作品的《拾穗》(米勤),《血衣》(王式廓),应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作了解,重在分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表达出的情感,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整体知觉,其次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读图能力,能用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解构,真正体验美术作品的真善美,不然美术作品的欣赏仅仅会停留在表象,课堂很“飘”。

    美术欣赏课,建议可采用上海师大王大根教授的单元化研究性课堂教学,笔者依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自身的理解,提出以下几点。

    1、活用教材,用“活”,首先要考虑教师自身的学科背景和文化基础,不会去照搬教材,而是会对教材进行本土化的重新改造,强调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的关联性,要从研究自己学生的角度,深入研究教材,重新构成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课堂学习内容。

    2、归纳知识,方法更重要。美术欣赏课的知识点众多,覆盖面广,容量大,提倡美术教师要归纳每节课的知识点,以点进入,深层次,挖掘课中的某一位画家,某一幅作品,某一件历史事件,对其深刻的解说与分析,建议美术老师多读书,特别是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美术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学、思想等等,这样才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强化体验,学习美术最重要的是体验,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深圳中学的房尚坤老师就以“风筝不断线”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赢得了全国的声誉,他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历史事件,美术文化产生知觉感受,课堂上学生有话要说,有自己的感受,这样美术欣赏课才会有所期待。真正训练自己的审美眼睛。

    现象三,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技能示范性缺乏

    本次赛课有书法课两节,给画课1节,该课设计合理,但由于没有示范,只有讲解,让所有的评委大为叹惜。

    问题分析:美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

    绘画的直观性,示范性是美术课堂最能吸引学生和评委眼球的地方,教师精湛的技艺,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兴奋和赞扬,成为学生学习的偶像,当然从历届赛课来看,参赛老师的心理负担重,很少当众给学生示范,这恰恰是使美术课堂失色的地方,比如,在书写篆时,教师完全可以示范的,但没有。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基本功,还有待提高。而全国著名的美术特级教师,魏瑞江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即教研活动。在2014年的“千人万课”全国美术优课展示中,只有他挑战自己开始,现场写生示范,进而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对教学转型期学生美术造型的表现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给一线教师以启发并能够引发他们积极地思考。

    思考与小结

    教学,是人类特有的现象,课堂教学的过程即是一种研究,笔者一直深入农村一线工作18年,广大农村美术课堂生态一直低位运行,重要原因是教师的主观性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新课标强调美术课堂的人文性,活用教材等等,我建议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采用“美术课堂教学问、研、训、评四步教学法”模式,美术课堂应基于学生知觉体验的基础上,对真善美的认知和创造过程。要求课堂要回归到学科本位,关注学生的旧知识,唤起他们的知觉体验,才能创造“新知”,包括对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所建构起的自己的理解,思想,体验,观念等,学生是否在美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和体验,让学生在探究美术学科知识和生活关联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精彩观念和美好体验,逐步理解与传承美术文化,最终指向创造个性的发展,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上海

    [2]李力加,名师同如何炼就名师[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跨世纪思考之三[J].教育参考.1997

    [5]李力加,李力加的博客相关观点和论述。

    [6]王大根,王大根国培讲座中相关观点和论述。

     


    点击次数:183  发布日期:2016/10/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