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李晓琼
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底堡学校 李晓琼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作文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可见,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虽不至于说“谈文色变”,却也是“愁眉苦脸”,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处落笔,把写作当做是一种负担。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就如何激发农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结合自己平时在作文教学中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背诵积累,鼓励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言。那么,农村学生的“万卷”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的语文教材乃是首选,那些经典的课文片断,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里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等等,反复朗读,背诵积累必不可少。
其次,教师的推荐阅读不容忽视。新课标强调: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小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比如:学完了“走进名著经典”这个单元,我推荐学生一定得去读四大名著;学完了《最后一头战象》,我会推荐学生去读“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其中,《狼王梦》、《我的动物朋友》让我的学生兴趣盎然,激动不已;学完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我推荐学生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当然,农村的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有限,有的孩子甚至家里没有一本课外阅读书。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分享啊!我班的教室永远都保留了一个图书角,鼓励大家把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籍带到班级与同学分享阅读。看着高高的、厚厚的一摞书被大家“一扫而空”,我悄悄地笑了。这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增强了同学间的情谊,何乐而不为呢?再不然,现在农村学校也有了图书室可以尽情地借阅。多好啊!
二、走近生活,写出真情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城市里的学生,平时,有少年宫,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周末,有父母带着去溪水潺潺处野炊、烧烤。假期,还能去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写出来的作文,那真是丰富多彩,赏心悦目,令人羡慕不已。农村的学生,也可以走近自己的生活啊!攀树摘果,溜河摸鱼,炒菜做饭,砍柴拾菌,种瓜捏泥……这一桩桩,一件件,又怎说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呢?这样真实的,生活气息味浓,有乡村特色的作文往往更得我心。只要写自己的生活,真实的感受,又怎能不令人眼前一亮,让人心向往之呢?
三、勤于动笔,乐于分享
有了生活素材,当然少不了动笔了。读着读着,语感就来了。写着写着,也就文从字顺了。因此,平时的“小练笔”也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每周的周记要坚持写,灵感来了要及时记录。乐于与同学交流,鼓励好的作文全班分享。在课堂上抓好“小练笔”。如学完《桂林山水》,我会请学生写写家乡的山水;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写片断:如果你此时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到了些什么;学完了《中彩那天》,请学生写一写:当库伯派人来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家会有怎样的对话;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要求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写方法,写一写“废墟中的阿曼达”……
四、慎用范文,别出心裁
文章少不了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直至今天,当年我读小学时写作文的情景还清晰如昨。记得那时,一提写作文,全班就呆若木鸡,咬着笔杆做“冥思苦想”状,却半天不见一个字。那个时候更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教学资源,甚至老师也没有一本作文书。也难为了我的语文老师,每次都得提前写好一篇范文,逐字逐句地念给我们听,然后才开始让我们写。结果,全班都是搞“复制”、“粘贴”。如果是写老师,一定都是“放学了,老师还在给我讲作业。讲完了,老师亲自送我回家……”。要不就是“放学了,天下雨了,老师看见我没带伞,就把他的给了我,自己冒着雨回家。第二天,老师病了……”;写母亲,一定都是“半夜,我发烧了,母亲摸黑背着我去医院,路上,摔了一跤,母亲赶紧问我摔着没有……”
因此,在写作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慎用范文。应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五、互评互赏,多元评价
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讲评,做到“美文共赏”、“奇文共赏”,能较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欣赏水平。我指导学生组内批改,互评互赏。组内评出的优秀作文由小作者在全班朗读,请其同学发表看法。让文章作者介绍一下自己对该篇文章的构思、立意、选材、谋篇的过程。最后,我再作出总评。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我会当面批改,重在鼓励。哪怕一个词用得恰当,一个片断写得精彩,一个感受写得真实……我同样也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出表扬和鼓励。
当然,提倡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学生的个性表达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不能违背法律法规和偏离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学会明辨是与非、诚实与虚伪、正直与奸邪,真诚的对待写作,真实而不是歪曲的反映生活,不胡编乱造,不弄虚作假,不片面主观,理智地看待事物。教师要提倡学生以热爱祖国、尊老爱幼、严于律己、平等待人、知恩图报、关心他人、负有责任感、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等为基本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弘扬真善美的情感。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作文教学不仅是在教学生写作,更是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生活的情趣。要通过写作使学生陶冶情感、净化心灵、提升人格、丰富精神,形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生境界的行为。只要教师和学生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我相信,作文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也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享受的再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