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谐教育的初级理论思考 温振华
对和谐教育的初级理论思考
◎ 河北省徐水一中 温振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对和谐教育的理解。
一、和谐教育是一种民主、平等、法治的教育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决不能主观武断地制造“冤案”,使学生的自尊受到无辜的伤害。教育民主,平等待生,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切中肯綮,才能卓有成效。 同时,和谐教育需要秩序和法治,也必须有有条不紊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安宁的周边环境。要用法律的力量来强化管理。
二、和谐教育是一种公平正义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和谐教育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保证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过程公平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互动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从微观层面调控教育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三、和谐教育是一种诚信友爱的教育
教育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诚信,没有诚信,教育就失去灵魂,就不可能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同。教育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支持。要维护教育自身的形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为社会作出表率。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是建设和谐教育的标志。要坚定不移地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消除教育不和谐现象,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学生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欢迎。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外,还应该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四、和谐教育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
教育的活力来自教育体制的创新,要从“头”开始,既要重新开始审视、把握教育管理的契入点,也要注重对人思想的开发和激发,教学中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自己在学,”总是力图“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的老师”,可是管理中我们却常常丢弃了这样的法宝。我们虽然不能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把教育当事业去追求,当艺术去奉献,当科学去探索,但教育这个行业拥有更多的,对教育一颗痴心、一片痴情、一分痴迷的人,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不变色、不变质。我们决定着学校的明天,学校也决定着我们的明天。管理创新,要从思想入手,要抓住细节,创设情境,打动情感,震撼心灵。只有相互吸引、支撑、依赖,通过科学的管理把散落的火种聚集起来,放大增效,才会有光,才会有热,才能照亮一片天空,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五、和谐教育是一种安定有序的教育
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是青少年集中学习和活动的地方,为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所关注。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保障学校师生、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第一要务,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要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演,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以防为主,综合治理,重点防范危及师生安全的校舍危房倒塌、校园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交通、溺水、火灾等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六、和谐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目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要义。学校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