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罗克聪
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禅林乡小学校 罗克聪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有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怪异符号的学科,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下滑。因此,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搞好数学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使他们了解所学东西的价值意义,当孩子们知道学习能够帮助他们达到某种目的时,就会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充满了数学,近至我们眼前的课桌、书本、文具,远至高楼大厦、习机汽车等等,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轴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们可以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我在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先给他们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一头大象,人们很想知道他的重量,但没有办法去称。有个叫曹冲的人非常聪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大象装在船上,看船下降的位置一样,他说石子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同学们说是吗?为什么?随着同学们的回答,提出问题:
(1)曹冲能用转化的原理称大象,我们能不能用转化原理来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呢?
(2)应该转化成什么样的分数去计算?
(3)计算方式是先怎样?然后再计算?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例如:在讲三角形问题时,老师创设上班路线图的情景,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学生回答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老师走一三两条路就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另一条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来解决老师走哪条路的问题呢?那我们来学习一下三角形边的关系。
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工具,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向有着奇妙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家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
4、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表声,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或“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从而使学习活动更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利用表扬评价,培养学习兴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其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常常由于获得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同时我认为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例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很好,继续努力!”、“真聪明”等,然而在表扬优生的同时,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你准行,老师相信你!”等,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如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没人跳6次,要求每组求出个人和小组的平均成绩,成绩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这样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只在课堂上学到,而是在生活中、活动中等方面都能学到数学,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授数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个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此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如:在教学乘法运算的简便算法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法: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成绩,在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完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除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说原理,接着再问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即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授,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重视师生情感受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具有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沉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学功能,尽量避免消极作用。例如: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时,有自信的同学便主动举手回答,于是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和嫉妒而产生不同的心态,教师可适当引导,促成其他同学培养自己的信心。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例如:在例题教学中,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陈述思路,教师再及时激励,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信心等,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提问及给出自己思考的入手点和正确的板书展示。如果能个别辅导,融情于教学中,学生的感触就会更加深刻了,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就更具有持久性、深入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就表明了情感教育的激励功能对数学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师生情感的良好培养内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生的意志。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地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数学”,“快乐学习”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