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工委实施互联网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刘德强
学校关工委实施互联网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 四川省雅安中学关工委副主任 刘德强
摘要: 学校关工委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存在三个方面的考验:一是关工委现状的三种差距令人担忧;二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关工委开展思想教育将面临两方面挑战,即:内容上会遮拦了老同志的视野,形式上会躲避老同志的追踪。三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关工委探索出三条思想教育的新途径:第一、利用网络平台,探索“123”工作路径,即:编织一个立体教育网络;对家校两个层面实施责任督促;互联网条件下“三监管”。第二、抓住教育主体,让学生练就“331”内功,即:帮助提高学生“自律自管自控”的“三自”能力,帮助学生具备有责任感、有道德意识、有法制观念的“三有”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悟力”。第三、关工委不断成长的123路径,即:敬重“关工委”这一称号;实现两个转变:实现由生活互联网化向互联网生活化转变,实现由“奔网”到“给网”的转变;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熟悉互联网,不要成为网盲;要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要在互联网门前徘徊;要通过互联网介入学生心灵,不要成为学生在互联网上抛弃的“路人”。学校关工委实施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的考验,要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从而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让路径更畅通,让特色更鲜明。
关键词: 学校关工委 互联网教育 新途径
正文:
互联网等媒体环境下,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青少年的正面影响,也有非主流思想意识的不良冲击。学校关工委深感形势逼人却力不从心,面对互联网环境的新现状、新常态、新挑战,学校关工委反思了存在的现状、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和探索出思想教育的三条新途径。
一、学校关工委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思想教育的现状
学校关工委成员都是老同志,由于年龄偏大,在使用互联网方面表现为三种情形:
第一、部分老同志是初步具备运用互联网的普通能力,上网查找信息、下载资料、发送文件和图片,建立文档、制作表格和PPT;这部分老同志只占10%左右。
第二、部分老同志可以上网看新闻、查资料、下载文件,其他不能;这部分老同志占40左右。
第三、部分老同志对网络是陌生的,只能上网看新闻、看视频,既不会做文档,也不会发邮件;这部分老同志占50%左右。
这就是说多数老同志不适应互联网条件下运用互联网终端设备参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对互联网强势来袭,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要求提高、方式灵活、渠道多样,这就考验着学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们;再加上他们视力减退、记忆力减退、精力不济,这对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很不利。
二、互联网信息资源对学校关工委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挑战
互联网在给学校教育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学校关工委工作带来一个全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从内容上遮挡了关工委老同志的眼光。凭经验工作的老同志不会很快通过互联网的分析出青少年存在的思想苗头:一是互联网信息鱼目混珠,内容良莠不一,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相互交织在一起,必然使青少年在道德认识和行为选择上出现迷惘和困惑,导致道德观念紊乱;二是互联网容易冷漠社会人际关系,青少年迷恋网络,沉迷于虚拟网络社会,不惜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三是减弱青少年的自我约束力。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隐身了自己的真实面目,以虚拟的社会身份登场,在没有家长老师监督的条件下,容易使他们产生可以不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的错觉,淡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导致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不计后果。
(二)从形式上躲避了关工委老同志的教育追踪。学生的思想首先从互联网上暴露,却无法引起老同志的及时关注,关工委老同志不习惯在互联网上实施教育,这就给未成年人提供了很大的自由活动空间,难免涉足不健康思想意识的泥潭。
面临这样的新情况、新特征、新常态、新挑战,要分析当前思想教育的新形势,考量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探究思想教育的新途径,这才是学校关工委应尽的责任。
三、学校关工委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在互联网环境中,学校关工委参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探究新的教育途径。
(一)抓好外围环境,网络平台,探索“123”工作路径
“1”是积极编织一个立体教育网络。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配合;学校内部有了家校两个层面还不够,还需要公安、城管、社会、政府、党委等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形成一个立体化教育网络。
“2”是对家校两个层面的责任督促。网络天地的教育需要监管,学校关工委的责任就是在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上,督促两方各自负责监管责任,严禁不良信息影响学生。家校联手负责监管,对孩子网络安全负责,就是对社会安全的负责。
“3”是互联网条件下“三监管”。进入互联网就没有秘密可言,把监管介入,可从三条渠道入手:一是监管互联网网络信息,随时捕捉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苗头,一旦出现就要有跟进措施;二是微信监管。微信是当前一条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有意识加入青少年的微信群,这对思想教育工作极为有利;三是信息发送。青少年的信息圈是庞大的,随时捕捉到信息的的点点滴滴,从中抽茧剥丝,会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二)抓住教育主体,内强素质,练就“331”内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教育总归是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所以对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要培养、督促他们练就331内功:
“3”是指帮助提高“三自”能力:自律自管自控能力。关工委协助学校和家庭在学生自律、自管、自控上下功夫;要求教育者不当“消防队”,要当“导游人”,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三自”习惯,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
“3”是指帮助学生具备“三有”:有责任感、有道德意识、有法制观念。“三有”是学生逐步健康成长的根本目标和路径。
“1”是指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在“三自”“三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就会顺理成章,“船到桥下自然直”的关键是“到桥下”这个过程,“功到自然成”的关键是“功到”这一标准。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做得到“到桥下”或能够“功到”,这要下功夫才会达到目标,这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路径。
以上“331”是互联网教育中,关工委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路径,这是历练学生的有益探索,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关工委,老骥伏枥,发展“123”成长途径。学校关工委的虽是“配角”,但在关工委工作中是主角,在不断成长中,形成“123”成长路径:
“1”是敬重“关工委”这一称号。关工委的主要责任是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不能以“配角”自居,更不能以“量力而为”自慰,敬重关工委,要做到教育全覆盖、无死角。
“2”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关工委应该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由生活互联网化向互联网生活化转变。让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也就会满足教育的需要,互联网为我所用,就会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是实现由“奔网”到“给网”的转变。把互联网还给学生,因为互联网是世界的窗户,是知识的海洋,也是青少年的方向,能够做到把互联网还给学生,这是认识上一个质的飞跃。
“3”是在互联网的攻坚克难中,关工委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要熟悉互联网,不要成为网盲;要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要在互联网门前徘徊;要通过互联网介入学生心灵,不要成为学生在互联网上抛弃的“路人”。
总之,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关工委实施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要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就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从而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让路径更畅通,让特色更鲜明。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我的教育心》﹝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