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张斌
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 四川省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张斌
较之小学语文课堂,初中的语文课堂总是“冰冻”的,很少有学生主动举手回应老师的提问。老师兴致盎然,口若悬河,深入浅出地讲解、提问,却如掷在冰面的石子,在学生心中荡不起一点“涟漪”。那么,怎样才能让“冰冻”的语文课堂“解冻”?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笔者带领身边的同事通过课堂“互动场”的营造尝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互动。
一、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正如叶澜教授所言,人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弘扬个性、实现互动。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是建立在师生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平等、尊重是互动的前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可以让孩子们具有安全感。只有心灵契合了,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吐露真情。有位教师在上《白雪公主》一课时,他采取了师生换位的方法,让学生去当老师。当然,谁当教师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在课堂上,抽到的同学竭尽全力,不但自己认真阅读,还主动虚心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甚至主动向老师当堂请教。他竭尽所能当好“老师”。而没有抽到的同学也是尽力把文本解读到位,因为他们想做好“评委”。从课堂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老师完全尊重学生,做了一个忠实而有责任感的评委。老师从评委的角度,对学生老师未尽的知识做了讲解补充,让学生从心理上很快接受了。在这堂课中,教师从课外到课内悠闲自得,而全班学生从课外到课堂都忙得不亦乐乎。
二、激发积极的互动内力
“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在自己的观点被认同时是很受鼓舞的。同时,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颔首的微笑、一个轻抚头的动作等体态的真诚赞美,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不错,你的观点与我几乎一致”“我们班的泰戈尔”“好透彻明晰的分析哟”“你是作者呢,还是作者是你呀,太妙了”……这些看似波澜不惊的恰当评价,更让初中学生既没有得到赤裸裸的表扬那样的尴尬,又可以激起他们被人认同的成就感,自然就会激发他们心底最原始的动力。
三、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
课前活动消除冷漠感。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但也会给人很多留恋的东西。我在课前往往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与学生一起做。比如,在“一枪打六鸟手指游戏”“五官顺序倒”“站立或左右相反游戏”“跟着我做”等游戏中,学生的神经会很快兴奋起来,注意力也回到课堂,恢复课堂模式,进入学习状态,而且也密切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彼此的冷漠感。
激趣导入唤醒参与情。“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借鉴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验,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参与激情:一是音乐熏陶与感染。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即使语言不通,但是通过音乐是可以让两个彼此陌生的灵魂得以共鸣。二是导语激发好奇心。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故事导入创造轻松氛围。教师通过故事来导入,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整堂课融洽和谐,学生理解透彻,课堂效果很好。四是情景导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导引互动程。《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此,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清晰的教学环节点燃阅读欲望。在教学中,老师简洁明晰的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可以让学生不茫然,不枉然。二是深读教材卷动学生阅读情绪。对于教材,老师应该做到“烂”在心里,在潜心读书特别是能够深读教材的时候,要于险绝奇异处读出从容,在风平浪静处卷起波澜,从平淡浅易处看到风景,从寻常生活中悟出哲理……师生思维的轨道自然就会对接,在思想的碰撞中,就会畅所欲言,言不尽而意亦无穷矣。三是巧妙阅读活跃课堂气氛。只有读得巧妙,读得灵活,才能让学生激情飞扬,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四是活动比赛激发积极性。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但又有从众心理的特点,教师可以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百家讲堂”“幸运52”“正大综艺”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