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 体验美 创造美 享受美——谈新时期小学美术学习 严开华
欣赏美 体验美 创造美 享受美
——谈新时期小学美术学习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 严开华
摘要:我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深深地体会到,紧紧抓住“美”的主线,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多采用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坚持以生为本,就能引领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享受美经历美的旅程,洒下美的种子。
关键词:小学 美术学习 欣赏美 体验美 创造美 享受美
正文:
《美术课程标准》前言中讲到: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我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深深地体会到,紧紧抓住“美”的主线,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多采用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坚持以生为本,就能引领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享受美。下面我以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留住秋天》活动一为例,具体谈一谈我对新时期小学美术学习的尝试和思考。
这节由我执教的《留住秋天》活动一,是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1课,是一节树叶拼贴创作课。内容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秋林秋叶之形色,感受秋天的美丽,用特有的方式留住秋天。通过对范品、图片进行欣赏、感受,抓住落叶的形状和色彩大胆想象并进行美的再创造,拼贴出自己喜爱并有个性的手工作品。
在课堂上,我极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以美为主线、以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推手、以想象创造为核心。
一、让美的主线贯穿美术学习的全过程
我以美为主线,综合运用诗歌、音乐、树叶贴画、图片等美的艺术形式,再现美景——感受秋天秋叶美——欣赏树叶贴画美——体验创造美——展示评价美——总结升华美,让美观穿整个课堂。学生试试处处感受到秋林秋叶之美,发现身边的美,从而产生学习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体验创造美,评价美。让美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将这种欲望很好的保持下来,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始终引导学生欣赏美景,赏析美术作品,发现创作方法,体验运用收集的树叶进行拼贴画的创作体验,培养了学生创新、合作能力。很好的体现了生本理念,很好突出了学科特色。
二、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教学艺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式”,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我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朗读诗歌、交流对秋天的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一个优美、和谐、互动、发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欣赏作品中,通过对树叶拼贴画的初步欣赏,我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感知树叶拼贴画的形式和创作方法,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创作前再次欣赏学生优秀作品,亲切感受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能创作艺术,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接下来的创作活动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这一次的创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三、采用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本课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合作互动。第二、根据难点,“合作互动”,在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展开时,提问:这些作品是怎样创作的?通过合作互动,由学生交流,课件展示,依据树叶展开想象,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主题创作活动,合作互动,创作活动以组为单位进行创作,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材料的表现也不同,因此,短时间让每个学生创作一幅作品无法完成。集小组众人智慧和灵巧的小手,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主体和重要载体,我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突出了重点。第四、结合评价,合作互动,展示评价时,各组先简介自己组的作品,再围绕哪幅作品最漂亮进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四、经历美的旅程,洒下美的种子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我老师在引导学生获取树叶拼贴画的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感知,发现交流,讨论总结,展开想象,学生在欣赏中,交流中,思考时,想象中无形地获得方法,突破了依据所选树叶展开丰富的想象,由一片银杏叶想到了裙子、荷叶、蝴蝶,有一片椭圆形的绿叶想到了鱼的身体、人的身体、帆船……从而很好突破了难点。在创作活动中,有的拼贴的是各种形态和色彩的金鱼;有的拼贴的是各种形态和色彩的帆船;有的拼贴的是各种形态和色彩的动物……学生充分利用了树叶丰富的色彩和各异的形状,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经历了一次体验美、创造美、享受美的旅程,美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了根,必将在孩子的身上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