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欣赏的教学实验 王格梅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的教学实验
◎ 山东省招远市托幼办公室 王格梅
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能够鉴别高雅与庸俗的音乐作品。但是,目前音乐教学欣赏课并没有达到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喜好通俗音乐,对高雅音乐知之甚少,且不能正确欣赏。其原因何在?不是学校没有音乐师资,也不是学校没有设备和资料,更不是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而是学生音乐素质差。再加上不少音乐教师仍在运用传统授课法,致使音乐欣赏成了纯粹的“官能欣赏”。上好音乐欣赏课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研讨课题。为此,我从担任中学音乐欣赏课以来作了一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验教育。
一、主导者必须清楚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这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是音乐作品自身的表现手段,正如要了解一个物体,我们必须了解它的构造一样,要了解音乐就必须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其次,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具有逐层深入的层次性。教师只有透彻地掌握以上两点才能起主导作用。
音乐中的基本表现要素有:旋律、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这九项。其中,旋律是音乐形式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欣赏者所能感觉到的最为明显和直接的要素;节奏是音乐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节奏往往赋予音乐鲜明的性格特征。调式在音乐中的使用往往能造成音乐中的新的形象和色彩。其余的要素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可将音乐欣赏分成三个阶段,即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是浅层次的欣赏,满足于悦耳好听;感情的欣赏:指对音乐作品的基本感情有一定的体验和把握;理智的欣赏:是结合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对音乐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表现意义作知识性的欣赏和分析。以上三个阶段形式上是根据学生的欣赏水平而划分即有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欣赏到什么样的层次。实质上,这并不是绝对的,只要教师运用适当的引导方法,普遍的学生都能达到音乐欣赏的第三个阶段。
二、教师要根据音乐要素的三个阶段规律,多渠道,全方位主导学生作为音乐欣赏活动“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一,在学生视听音乐作品之前教师可先板书出作品的主题,把主题视唱引入欣赏课堂。前面曾提到旋律是欣赏者所能感受到的最为明显和直接的表现要素,通过视唱学生能够体验到作品的基本风格和情感。第二,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简历,创作意图,还可先听一些风格和内容相近,相似的作品片段,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之前,可以欣赏大家都熟悉的《我爱你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归纳作品的风格,联想到声乐曲的音乐形象。第三,把律动引入课堂。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挥手、摇头、摆动身子或在教室内踱步,这样可加深学生对作品节奏、节拍的感受。如在欣赏完《军队进行曲》之后学生可踏着该曲的音乐节奏,昂首阔步的走出教室以此体验音乐鲜明的性格特征。第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器乐演奏引入欣赏课,器乐演奏是学生对作品理解之后的自我表达。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演奏同一主题,感受不同速度下演出的音乐形象,学生便可在这个实验中轻松地体会到速度在表现音乐性格和基本形象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快的速度通常是和激情、兴奋、欢快、恐慌等情感特征联系在一起的,慢的速度则多与忧伤、深思、宁静、安详等情绪情感在一起,滑稽音乐的节奏起伏变化大,给人以幽默、诙谐的感受。
三、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去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体验音乐。如田园生活中夏夜的晚上,蝉声、蛙声、流水声互相应和组成了一首首动听的交响乐,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钢花的飞溅声又组成一曲曲高亢的赞美之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的感受。校园生活中,读书声,铃声、学生快节奏的生活都是音乐的创造素材。如《校园早晨》等。音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高雅的音乐艺术正被人们所接纳、运用。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验,我在音乐的欣赏课上,使学生们上课更投入、更认真。校园的音乐“耳朵”多起来了,校园广播站“音乐点播”栏中的庸俗音乐少了,高雅音乐多起来了。同学们鉴赏到了真正美的音乐,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校园中的琴声、笛声、歌声多起来了,整个校园就像一个充满音乐的礼堂。
附:
姓名 古振乾
单位 郑州市惠济区教育中心学校
职称 中教一级
联系地址 郑州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花园路162号)
邮编 450008
Email: huling_li@sina.com
手机 1393901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