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李韶梅:让优秀流行歌曲牵手音乐课堂

    让优秀流行歌曲牵手音乐课堂
    ◎ 山东省招远市金晖学校 李韶梅
    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我们和许多音乐教师一样,常常面临尴尬:学生唱课本歌曲味同嚼蜡,唱流行歌曲却有滋有味;憋着甜美的童声卖力地模仿明星音色;听到贝多芬、阿炳也会暂时感动,却不像对流行歌手那样如数家珍。更让人担忧的是流行歌曲的水准良莠不齐,而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尚显稚嫩,对五光十色、直白上口的流行歌曲毫无抵抗能力。低俗的作品完全可能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入歧途,甚至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直以来,我们音乐课堂对流行歌曲持抵制态度,认为它与高雅艺术是背道而驰的,而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传播高雅艺术。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流行歌曲是“撵不走”的。为什么流行歌曲对孩子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视角,更成熟理智地面对流行歌曲?优秀流行歌曲是否可以走进音乐课堂,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呢?
    流行歌曲的优势显而易见,主要优势当然是各种传媒的广泛宣传。就歌曲本身,以《老鼠爱大米》为例,曲调简单上口,全曲的高潮也不过出现了四度旋律音程,可以说有嗓子就能唱;歌词浅白,易唱易记;配器效果清爽、鲜明,有一定感染力;创意新奇,将爱情比成“老鼠爱大米”,的确出人意料。虽然有些令人费解,但好新鲜的孩子们偏偏买它的账;加之采用网络传播这一捷径,一夜走红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过,流行歌曲也有其致命伤,即越是走红,失宠越快,这一点学生已自己求证了。当“狼爱上羊”时,“老鼠爱大米”便无影无踪了。
    流行歌曲中肤浅、媚俗的东西客观存在,但也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像《丁香花》以其忧郁、婉转的曲调,质朴动人的剖白,令唱者心动,闻者情牵。
    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代表歌曲,这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打靶归来》、《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在火红的年代鼓舞着人们斗志,激励起人们战胜困难得决心与勇气;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请到天涯海角来》等,更是引发了人们音乐视野的复归与觉醒;《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等一系列军旅歌曲,将军人的铮铮铁骨中柔美、深沉的情感表达的细腻而感人;《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炽热情感的歌曲,更是在神州大地上刮起势头强劲的“西北风”……。就是今天的流行歌曲,也表现出多样化、自主化等特点,以真挚的情感抒发对生活、人生与社会独特的感受。流行歌曲与时代共存,它的身上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更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宝藏,是我们音乐教学可利用的丰富资源。
    一、明辨美丑,理智看待流行歌曲
    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热情,我们不能单纯的泼冷水,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喜欢某首歌,又为什么不喜欢了。就像分析《老鼠爱大米》那样,不妨也让孩子们理性地分析一下,明辨美丑,吸取优点、摒弃不足。同时适当给孩子们介绍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更要提醒学生不盲目模仿成人的演唱,保护好自己的嗓音。学生对流行歌曲审美水平的提升,会直接有利于课堂学习,使他们增加对课本内容的兴趣,更自信于自己的甜美声音。
    新课标明确阐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的审美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开。流行歌曲很容易占据孩子的心灵,我们必须要帮助孩子建立辨识美丑的意识,让优秀的流行歌曲真正发挥出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取长补短,为音乐教学注入时尚元素
    “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我们音乐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在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并奠定终身爱好音乐的基础。
    流行歌曲的风格、形式较丰富多彩,如“说唱”这一形式就可以借鉴到熟悉歌词这一环节中。有些歌曲歌词难度大,单纯朗读易乏味,不妨给学生一段节奏,请学生来说唱一下。又可以为那些不擅长唱歌的学生多提供一种展示自我的途径。流行乐坛形形色色的音乐组合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学生们兴致盎然的为自己的组合命名,排演有自己特色的节目,尝试用现代手法演绎优秀的教材歌曲。音乐课有了时尚元素,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热情更高,表现力、创造力得到明显的促进。
    三、巧妙运用,增强音乐教学的感染力
    流行歌曲直接进入教学环节,需要老师细致筛选,通过对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确保为学生提供的是具有美好情感,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作品。要针对教学目标有的方矢,运用得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年级《可爱的家》一课,在巩固歌曲环节,我们将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介绍给学生,学生们感受歌曲中悲凉与渴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家的可贵。在主题升华环节,由自己的小家引入祖国大家庭,我们又为学生播放了《大中国》,激昂、豪迈的歌曲,令学生心中升起强烈的自豪感。两首“老流行歌曲”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胜过生硬的说教。
    优秀流行歌曲也可以成为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例如:在高年级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教学中,我们选用曾静演唱的《二泉吟》。歌曲凝重而饱含深情,尤其是歌词将阿炳的满腹忧愤,后人对他的深切同情和由衷的赞颂表达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生动的将阿炳其人、其作品带入学生的内心。
    优秀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正被广大音乐老师逐渐接受并大胆实践。教材中优秀流行歌曲的比重也大大增加,这正说明流行歌曲已经开始走进音乐课堂,发挥它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经过实践,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好的流行歌曲同样具有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呼唤心灵本质的作用。我们音乐教师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明辨美丑的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增强孩子们对低俗音乐的抵抗力,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能牵手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点击次数:127  发布日期:2013/8/2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