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议语文的朗读教学 龙江莲

    浅议语文的朗读教学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龙江莲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根据本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会和同行的经验,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在进行新课前,一般对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或者介绍本文作者,时代背景等,有的还播放录音,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对新课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
    通读课文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通读课文前,事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第一、六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自然景色?通过通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到课文所描写的景致,为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2、    尝试朗读,理解课文
    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讲解和朗读,老师读和学生读,读句和读段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指导学生研究朗读的规律,并强调基本要求“不错、不添、不丢字、不喊、不唱、不重复”。对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不应当看一个字读一个字,而是应当看一句话,通过瞬时的记忆或思维,读这句话,做到“眼先到、脑思考、口读好”。在学生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对文字的运用、内容的描述、感情的表达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3、    咀嚼课文、细品佳句
    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中心,学习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段尤其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进行细细品读与欣赏。教师可以提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反复试读、体会感情。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的途径。我们的母语很优美,其原因在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可以有平仄规律,汉字是单音节语素语言,可以有它的特殊的声韵规律。这些规律在千古诗人,文豪手中往复交织,精雕细刻、推敲锤烧,构成了文质兼美、千古流传的大文章,成为滋养千百中国人心灵的精神食粮。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4、    反复朗读,激情增趣
    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美满的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很多文章,词藻优美,内容丰富,应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如《桂林山水》一文仅用300多字,就描绘出了山姿美,山态美、山水相映成趣的仙境。读了这篇课文,使人感到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美”之特点。越读这篇课文,使人感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带到文中词句运用恰当,生动逼真。使人感到美得享受。把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由衷的赞叹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5、    示范朗读,注重语感
    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方方言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想把课文朗读好似有困难的,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因为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都很强。因此只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注重语感,做好范读和指导。教师在范读和指导学生朗读时,都应把课文的体裁和背景、语句特点,重视朗读的感情色彩,注意朗读语句时哪些字应该读重,哪些字应该读轻,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延长。做到朗读时句句读的抑扬顿挫,或是振振有力。
      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刻苦自研,多方取经,给学生上好每一堂朗读训练课。


     

    点击次数:76  发布日期:2016/5/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