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利与弊 许正芹


    浅谈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利与弊


    ◎  四川省平昌县坦溪小学  许正芹

    在教育领域,传统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文明的地位已受到严峻地挑战,作为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接受教育的中学生正是这一庞大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应如何面对日益变化了的教育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学习呢?网络与中学生学习的利弊究竟怎样?教育是时代前进的原动力,它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强大的数据存储等特性以全新的方式带来了学习的机遇和希望,带来了教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互联网给学生带来的便利
    中学生上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产物。众所周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互联网更广阔的空间,面对知识的宝藏,我们不能敬而远之,束之高阁,否则,我们错过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民族的振兴。网络可以使我们与世界走得更近,打破国界隔阂,打破了文化樊篱。无论在亚西亚,还是在欧罗巴;无论在美利坚,还是在古埃及,我们都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要让全世界人民听见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声。
    网络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在互联网上,不存在传统教育模式那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身份差别,也不存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网络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能淡化讨论者的身份意识,不论地位、身份、年龄,一切交流都是交心讨论式的。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的缩短,使各种观点和情感的交流更具有真实性和直接性。特别是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网络文化更能显示其优越性。通过网上聊天、版面文章抒发与E-mail等方式,青年人既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能讨论常常困惑自己的一些难题。总之,互联网可以成为学生在现实中遭遇挫折或心情不好时宣泄的场所,从而避免心理问题引起的各类事故的发生。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网络文化所提供的空前优越的文化环境,也是别的文化环境无法比拟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使个人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利用强大的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青年学生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青年人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迎接新世纪曙光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世界变小了,我们行驶在精彩纷呈的信息公路上,我们遨游在神秘莫测的网络世界中,我们享受着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文明成果。轻点鼠标,我们可以探求文化的宝藏;轻点鼠标,我们可以了解七大洲四大洋;轻点鼠标,我们可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轻点鼠标,我们可以放飞青春的希望。我们陶醉了,面对高山大川,我们欢呼雀跃,人类已经步入新世纪的辉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天,我们是校园的莘莘学子,明天,我们将是祖国的栋梁。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革命,我们深知重任在肩,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不能只做看客,我们不能再等了!
    二、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文化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是明显的。特别在我国网络文化刚刚起步的今天,它对青年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
    第一、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不但不会提高中学生的能力,反而会比以往退化,而且还有不少中学生,因为无法处理过量的信息而患“信息焦虑”等精神病。此外,据英国的米德塞克斯大学的蒂姆莱贝教授统计,网上非学习信息有47%与色情暴力有关,一旦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由于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无限吸引力,所以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从而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这些网虫们不要家人不要同学,脱离现实生活,完全是一群有着程序化思维的类机器人。
    第三,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在我国庞大的“网迷”群体中,学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形形色色的“网吧”吸引了难以计数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朝思暮想、痴恋沉迷于无聊的网上游戏与网上聊天,耗费了父母的血汗钱,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也摧残了自己的身心。成千上万的学生“网迷”中,不乏“玩网丧志、走火入魔者”。
    第四、网络传播诱发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网上传播的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为主,这往往与接触这些信息的中学生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严重的会形成另一种殖民主义。
    第五,网络信息假、格调低、哗众取宠,从而毒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败坏学校风气。目前,网络信息可信度太低,假信息多,炒作、哗众取宠成份大,聊天格调普遍低下,很多学生网迷喜欢猎奇、爱好新鲜,但又往往难辨真伪,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观。他们沉迷于虚无缈茫的情感渲泄之中,久而久之,其心理极易被扭曲。不少网吧为了争夺、吸引学生网迷,故意在电脑中设置暴力、凶杀、色情和荒诞离奇的信息与软件。这无疑会毒害那些阅历不深、良莠难辨的青少年学生,腐蚀他们本应纯洁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和迅速蔓延。
    第六,网络安全受到侵害。极少数“黑客”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发布假信息以干拢人们的正常的网络生活,或者发布病毒威胁和破坏网络系统安全,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外敌对势力也凭借网络进行反华活动,扰乱我国的政治、经济秩序,一部分网络爱好者甚至利用先进手段有意无意地在网上窃取他国政治、经济、军事情报,威胁它国的安全。
    第七、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网络上以英语的使用率和内容为最多,分别为84%和90%,网上的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中学生长期与这种语言环境接触,不能不令人担忧。
     

    点击次数:78  发布日期:2016/4/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