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怎样进行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刘正强

    怎样进行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江苏省泰兴市横垛初级中学  刘正强  
    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语文就应该突出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单纯以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唯一对象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切实抓好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据有关调查,农村中学因客观和主观因素限制,语文课外阅读需要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农村     阅读    兴趣     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前所未有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现了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特别关注,这与它学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是一以贯之的。“大语文观”也提示我们,学生学习语言不应局限于一本语文书,囿于窄小的教室空间。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著名散文作家王英琦认为,阅读之于人的精神世界,犹如雨露之于原野。雨露能让原野布满鲜花绿树,阅读能提高青少年的品德、人格、人文素质,美化青少年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健全。 事实也如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信息社会里尤其是这样。首先,正确的课外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智能、提高表达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不会影响课内语文学习,反而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巩固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语文学习效果会更明显。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扎在中外名著中,从中汲取精华,加以生发,才能有所收获。其次,写作需要阅读,阅读能发展人的心智,丰富人的情感,阅读的情景会激活人的不同体验,让人生成个性化的感悟。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就在于向文学艺术求援,力图从那里借取创新的激发点,激发起匪夷所思的想象力,摧枯拉朽的突破能力和灵感勃发的构思能力。”这段话道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特别是构思上的巨大援助力。再次,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绝妙教材。
    然而,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存在诸多困难:1、要读无书籍。很多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很简陋,而且图书是“保护”在书柜里,学生是难以借到的。即使可借,也是那些学校为了应付上面检查而凑的数,没有阅读价值。学生自己又无力购买。2、要读无时间。受应试教育特别是中考的影响,在校时学生大都时间是在题海中遨游,在家里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认为那是闲书,要看只准看作文选之类的。3、要读无方法。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发挥,只是提倡却缺少对学生必要的辅导。可是,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要面对中考、高考,一样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切不可让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而是要化大力气,排除万难,做好指导,攻下课外阅读这一堡垒。
    课外阅读毕竟不是课内的阅读教学,它相对灵活、自由。但既然是一次语文学习活动,它仍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且也必须依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笔者以为,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指导: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剂,能调动内在潜力,所以要让很少有机会接触书籍的农村学生去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中学生年龄增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开始人生的烦闷,欲寻求解脱,愉悦自我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比如,湖南卫视热播超女比赛期间,笔者曾组织学生讨论,最感动你的超女是谁?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PK太残酷了;有学生说竞争要靠实力;有学生竟然知道超女纪敏佳一个人支撑起全家的生活经历,欣赏她的自信,佩服她的永不服输的韧劲。说的头头是道,有根有据。于是趁热打铁,鼓动学生去阅读文化名人余秋雨,科学院士张肇中,追求平等的简爱等。利用学生对名人的这种崇拜心理,又让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牵手,学生自然像饿汉一样急于要书看了,这样动一 发而牵全身,自然带动了对名人名著的阅读。
        二 、 设法创造阅读条件,优化阅读环境。农村中学的阅读条件较差,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简陋,书籍少,适合学生读的书更是凤毛麟角。虽然有些学校为了应付“两基”验收,有那么几百、几千册,但这些书要么是些工具书或七拼八凑的上个时代的书,要么学校把它当作“宝贝”,重点保护在书柜里,学生难以借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呼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中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并且要开足阅读课。同时动员学生踊跃捐献图书,丰富图书馆的书籍,建议学校多方集资建立电子阅览室,让学生能从多方面获的得知识。还可以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一些好的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培养浓厚的读书氛围。还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三 、帮助学生选择书籍,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推荐书籍、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选要精,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一般来说,对初中生,可以推荐内容丰富、人文性较强、知名度高的《读者》等刊物,然后针对个性,分别介绍不同的书籍,逐渐把品位高、写法有特色的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红楼梦》等。同时,提供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基本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我则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几种读书方法,比如自己的书可以采取圈点、评注法;而借来的书,可以采取摘抄法;可以是略读,可以是详读;甚至可以用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方法来促进读书。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把这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介绍给学生后,我就不再强求一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是写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把阅读中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内容写成简评或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我们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如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要求完成如下问题:⑴试简要概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⑵小说中最使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⑶你最佩服鲁宾逊什么样的性格?请说明理由。围绕以上问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促进学生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农村中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让他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若能如此,则为教师之幸事,亦为教育之幸事!


     

    点击次数:184  发布日期:2016/3/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