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例析旅游情境主线教学策略 张晓巳

    例析旅游情境主线教学策略
    四川省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晓巳
    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但要达到“形散而神聚”,这就需要有效地构建课堂教学主线,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主线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首尾的一条明晰的学习线索。这条线索不仅能串起整个课堂的知识点,还能连接课堂教学环节,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路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使得整个课堂给人层次清晰而又结构完整的感觉。
    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在众多的教学主线设计方法中,教师从生活出发创设的旅游情境主线设计,能让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倍受学生青睐。
    下面笔者以地质版教材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一节为例,从前情分析、教学实施、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初中地理的“旅游情境主线”教学策略。
    一、前情分析
    分析所授课的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能贯穿一堂课始终的旅游情境主线。
    1.内容分析
    分析教材内容及各地理要素,从中找出它们的逻辑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亚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是列强争夺的目标,是全球范围内冲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地质版地理教材中,西亚这节内容分三部分:两洋三洲之地、世界石油宝库、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从地理视角分析西亚,其有以下特点: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文化习俗极具特色,宗教冲突、民族冲突不断。根据这三个内容,尝试寻找逻辑链条:到西亚旅游,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其次由其见闻及所思所想来分析了解石油、水资源以及宗教、民族情况。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涉及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第二课时涉及水资源以及宗教、民族情况。
    2.学情分析
    从年龄看,初中生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性别差异上看,男生的逻辑能力较强,而女生形象思维能力与记忆力较强;影响初中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则是兴趣。分析以上学情,笔者选择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马小跳,作为旅游情境的主人公,引领故事层层开展,环环相扣。
    二、教学实施
    基于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精心设计旅游情境主线,使之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并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引学生的思维行进,引导其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1.设计初衷
    选择故事发生地:西亚的部分产油国由于石油的生产、出口而走向富裕,其中,代表城市迪拜作为西亚最富裕的城市,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是沙漠中的“奇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外来务工者及络绎不绝的游客。
    选择人物:通过与学生交流,知道他们大多数看过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最终选择马小跳作为主人公,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设计情境主线:某人因仰慕迪拜创造的奇迹,萌发了到迪拜旅游的念头。为了旅行顺利,他要了解迪拜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以便携带行李;然后用其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探究西亚一“富”(石油资源)一“贫”(水资源)资源分布情况、以及错综复杂的宗教和民族情况。
    2.具体实施
    [导入新课]
    马小跳看到一个视频《迪拜:人间的天堂》,萌发了到西亚迪拜旅游的念头。马小跳向大家请教——怎样准备行李。
    [讲授新课]
    (过渡)同学们,要准备行李,首先要知道西亚在哪儿,即了解它的地理位置。
    慧眼识图——初探西亚:通过找到西亚、观察西亚、探寻中东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小组活动,了解西亚的范围、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及辨析西亚与中东地域的差异。
    (过渡)马小跳见迪拜人开豪车住豪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沙漠中的奇迹,迪拜几乎成了奢华的代名词,不禁心生疑云:迪拜经济崛起的第一桶金来自那里?请大家帮他解疑答惑吧!
    深度调查——再探西亚:根据教材的图文信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地区及生产销售情况。小组合作,从地图中找出石油运输路线(说出沿途经过的洋、海、海峡的名称)。图说线路,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并说出石油运输路线,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过渡)后来马小跳在旅行中看见钻井平台和炼油厂林列、海上运油货轮来往频繁,证实了大家的分析。在旅行过程中,导游一再提醒大家在户外活动时要穿长袖衣服、戴帽子、暴露部位要抹防晒霜、多饮水。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来解释。
    析图明理——三探西亚:根据西亚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分析西亚地形、气候特点,明确西亚水资源缺乏特征。解决办法:海水淡化及发展节水型农业。
    (过渡)马小跳在旅行过程中发现本地人(阿拉伯人),他们清一色的白大褂,从头遮到尾,尤其是女人,的的确确把自己蒙的只剩下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而且迪拜不仅随处可见清真寺,还有基督教堂和佛教寺院。这样混乱的局面可把马小跳搞糊涂了,请你帮他解释清楚吧!
    追根溯源——历史再现:根据教材的图文信息,引导学生分析西亚错综复杂的历史、宗教、民族情况。最后归纳总结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水源之争、宗教之争。
    三、实施效果
    课堂上,学生对“马小跳”认同度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能从地理视角认识西亚,读图、识图、用图能力获得提升;课后,学生也能持续关注西亚新闻,并查阅资料,最终还成功举办了“我眼中的西亚——地理手抄报展览”活动。
    除了此次教学,笔者尝试在其他课例中也实施“旅游情境主线”。例如,学习“巴西”一节时,设计了到巴西一游,以游览国吃、喝、玩、乐的活动作为主线,通过“吃国宴——烤牛肉;喝——咖啡、橙汁;玩——游山玩水,动植物王国;乐——足球、桑巴舞”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巴西现状特点,探究形成原因。学习“极地地区”一节时,设计了“相伴燕欧,畅游两极”主线,通过帮燕欧“做向导——解无奈——识宝藏——寻恩人——查底细” 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人类的利用情况……
    综合以上实例,笔者认为,初中地理实施“旅游情境主线”,首先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各地理要素的逻辑关系,然后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易接受和能接受的旅游情境主线。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思维的逐渐展开,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点击次数:57  发布日期:2016/3/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