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侯梦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 吉林省长岭县新安镇第一中学 侯梦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素质教学的各项目标正是凭借日常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得以落实,实现内化。因此,必须重视抓好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呢?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努力实施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自主、自觉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实施课堂教学的民主化,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实施主体教学。所谓主体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教学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自主、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教育,教师是劳动者,学生是产品,过分强调教师的劳动以及教学功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性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素质教师则不同,体现了“以人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想,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著名教育家霍姆林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自主、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课堂不应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场所,不应是教师为课堂教学的演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观众;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导演,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即使导演的技艺有多高,也只能通过演员去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心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得到自主的发展。
二、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数学课堂气氛
民主教学是主体教学的思想核心,是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关键。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而学生只是受支配、受控制者,被动地服从教师的驾驭,从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种不平等上,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只能是奢望,甚至连学生人格的正常都谈不上。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首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见及情感应当受到相互尊重,包括不盲从教师,也不迁就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特别是热情关心、爱护帮助“学困生”,师生双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实行合作,共同以主人的身份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横加干涉;教师要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决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教师要多为学生着想,经常进行心理位置互换,站在学生的角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注重让学生会学,从而发挥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个性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其次,对学生要宽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始终保持微笑、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哪怕是幼稚甚至错误的观点,允许学生保留意见,不要迫使学生钻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提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或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时,教师则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好奇心,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做到耐心,正确引导,灵活机动地处理。
三、让学生大胆质疑和敢于提出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民主教学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注入式教学取消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学生在课堂上是听客和看客,处于服从、接纳、受支配的地位,学生思维不活跃。民主教学则十分重视开拓学生的思维,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民主教学提倡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善于、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从现代教学论来看,提倡学生质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学生提出质疑就要动脑或认为老师讲的不当,或认为老师讲的知识需求补充或者要求探本索源,这些对促进学生的思维、思辨力是大有益处的。提倡学生质疑,也有利于学习的反馈,学生提出质疑,表明教学中学习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为教学调控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倡学生质疑,还可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民主式师生关系,注意激发和鼓励学生。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老师用鼓励的目光或激励的语言让学生继续说下去,对学生提出有创见的质疑,要及时鼓励、肯定、表扬,对学生不正确或片面的认识,应鼓励其他同学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质疑,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辩论中明白错误所在,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饱满的学生情绪和情感态度。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和作出的“怪异”的回答,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不作简单生硬回答,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自悟、自我否定,精心保持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发现的意识。
四、采用讨论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民主教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学组织形式始终保持采用讨论求知的形式进行,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人,而且是师生相互作用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以个人的主观观念来“框套”学生,应信奉“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不是处处充当裁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案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师生之间互相启迪,互相激励、互相修正、互相补充,使思维更加活跃和开阔,从而达到丰富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讨论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把个人的自觉变为互学,密切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在运用讨论式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因为提问是讨论法教学的手段,也是民主教学的“常规武器”,在教学中具有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多种作用。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提问艺术的重要性。教师提出的论题和设计的课堂提问,要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要根据提问的性质和类别做到有针对性,同时要掌握提问的策略和技巧,做到提问要有思考性、序列性、预测性、时机性和面向全体性,运用牵筋式、辐散式、创造式、比较式、诱导式等多种提问技巧,使学生通过提问、讨论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此外,还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艺术,要善于驾驭课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灵活组织教学,如师生交往可采用同班或同桌交流、分组讨论或多角度交往等方式。要善于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效应,如运用成就效应、期望效应、公平效应、赏识效应以及角色效应等应激励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总之,运用讨论式教学,教师除树立学生主体性发展意识外,还需具有良好教学组织和管理艺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