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 蒋秀艳

    浅谈小学生综合素质
    ◎ 重庆市巫山师范附属小学 蒋秀艳
    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们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各种颜色的、大小不同的图形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看谁拼得快、图案多。活动过程中,学生精神抖擞,非常活跃,急于表现自己的意识特别强。拼得快的学生到台前展示时,稍有落后的学生急得直搔小脑袋,不甘落后地苦思冥想。这种活动的确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有的拼出了房子、大树、小马,有的拼出了美丽的风景画,还有的拼出了奥特曼,虽然不太像,但的确有新意,看得出学生都在用心思考、探究创造了。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并让他们自己标明价格,贴在准备的物品上,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各自为政,“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奖促销”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再创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如在学习“分类”之前,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个问题,他们又是怎样分的。然后让生汇报调查结果:“商业大厦的超市中有分类,饼干放在一起,蔬菜放在一起,饮料放在一起……”“我家的衣柜里,妈妈把我们三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格里……”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时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面前的商品进行分类,并给自己组的“柜台”命名。任务明确后,至于学生在操作时如何分工,如何将商品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分类”的具体研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了时间后,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然后在钟面上拨出学过的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时间,并设计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开展了“实际测量”的实践活动:测量同学的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项目,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长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三、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
    数学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但由于独生子女容易养成惟我独尊的性格,不会倾听别人,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实践活动中应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有自己成功的机会,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败的时候;有头头是道说理的时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认别人的时候。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竞争,能使他们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真理、对待荣誉,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如在“我们的校园”这一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分别组建出跳绳组、跑步组、踢球组等,至于组中谁任组长,谁先跳,谁数数,谁发口令,全留给学生自己处理,给学生充分合作、充分交流的空间。再如“小小商店”这一课中,让学生带着“纸币”到自己喜欢的“柜台”中“购物”时,学生买哪件商品,买卖时如何讨价还价,教师都应放心地让学生去交流、去合作。

    点击次数:92  发布日期:2015/10/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