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培养刍议 宋家凌
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培养刍议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宋家凌
摘要: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综合的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标 体育 教学 素质 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既影响教学质量,又限制了学生将来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体育知识、心理素质、审美艺术和劳动素质扥方面的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和谐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一个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体育知识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作体育器材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非常的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让学生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到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好习惯。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气功等都可以进行健身活动。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体育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味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其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通过正确对待劳动来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和敬业爱岗的高尚情操。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这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它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和家庭、社会、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以,要把学生培养成良好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必须密切联系,齐抓共管才能把这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做好、做扎实。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教师,本着对党的教育事业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重视、认真对待和加强这项工作。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