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案例与感悟 吉红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机智的案例与感悟
◎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实验小学 吉红明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对话与互动,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但是随之也产生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语文教学涉及面极广,而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总会提出各种教师预设之外的问题。
[案例描述]——突发事件要冷静
记得有一次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手持一个小蝌蚪的头饰走上讲台,开始了我的讲课:“有一群小蝌蚪,从一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妈妈长得什么样?不知道。妈妈在哪里?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它们多么想见到自己的妈妈呀!咱们大家来给小蝌蚪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妈妈。好吗?”
小蝌蚪的可怜遭遇,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一只只小手高举起来:“我有办法。”我来帮助它们。”“我给它们登寻人启示。”……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也禁不住有些激动起来——为孩子们空前高涨的学习热情,更为它们一颗颗金子般宝贵的心灵。就这样,一个师生全心投入、趣味盎然而又令人感动的教学活动开始了……
进入分角色朗读阶段了。从孩子们喜形于色的神情中,我知道他们最感兴趣、最能展示他们风采的时候到了。好几个小组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预演了。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投入。有的读到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的那一段,急切而又高兴地喊着:“妈妈,妈妈!”充满惊喜的语调,叫人听起来真有些鼻子发酸;有的扮演青蛙妈妈则是和蔼可亲,语气特别慈祥:“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听着稚嫩的音色扮出老成的语调,看着他摇头摆尾、自我陶醉的样子,真叫人忍俊不禁……
正当我为我的学生而骄傲,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洋洋得意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些不和谐的声音。“我就是不演乌龟。不演,不演,就不演!”我回过头一看,原来又是班里的那个“淘气鬼”在“添乱”。看他那较真的劲儿,我不禁有些紧张了。这孩子,平时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坏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别人着想。看来,原本精彩的课堂气氛又要让他给搅“黄”了。我几步跨过去,从嗓子眼里挤出几个硬邦邦的字眼:“怎么回事?”
“淘气鬼”急得脸红脖子粗,一脸的不情愿,撇撇小嘴说:“我就是不演乌龟!”“为什么?”我压住了即将爆发的怒气,低声问道。“人家都说乌龟是王八,我不要当王八。”看着他一本正经、振振有辞的样子,我是好气又好笑,可又有些无可奈何。我灵机一动,想到求助于学生们,于是,我转身面向同学们,故意以老师特有的威严语气问到:“你们谁能说说乌龟有什么可爱的地方吗?”没有人应声,孩子们都有些“不怀好意”地你望望我,我看看你,等着看笑话。我有点儿下不了台,顿时感觉脸面上挂不住了。正在这时,我发现有双纤弱的小手在“蠢蠢欲动”,原来是胆小又孤僻、不合群的“小不点”。我想,姑且听听她说一说吧。她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我……我觉得……乌龟很可怜,人们都不喜欢它,小伙伴们也不愿意跟它玩。”她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图形,充满同情地说:“你们看,它都伤心得快要哭了。”这哪里是在说乌龟!分明是在诉说自己的遭遇呀!这都怪我,平时对她关心太少,以至于这个从小就寄养在亲戚家、远离父母的小女孩,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孤独。我不禁心有触动,而且深深地自责起来!
同学们仿佛都受了这种情绪的感染,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时,班长首先发言了,他有板有眼地说:“据我所知,乌龟的全身都是宝。龟肉可以食用,营养价值很高;龟壳还可以做药材。”学习班委也开口了:“乌龟会保护自己,在碰到危险的时候,它就把头和脚都缩到硬邦邦的龟壳里去,谁也别想伤害它。”这一来举手发言的人多了,有的说:“我听过《狐狸和乌龟》的故事,乌龟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打败了强大而又狡猾的狐狸。”还有好几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说:“我想和乌龟交朋友。”“我愿意和乌龟一起玩。”孩子们真挚的话语让我的脸色一下子舒展开来,内心深处禁不住为我的学生们叫好,为他们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当我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淘气鬼”打断了我:“大家都别说了,我愿意演乌龟,也愿意和它(她)交朋友。”边说还边朝“小不点”挤了挤眼。“小不点”笑了,他也笑了,我笑了,孩子们都笑了。
课堂小剧场开演了。乌龟的扮演者“淘气鬼”趴着身子,慢悠悠地摆动着“四肢”,和颜悦色地对“小蝌蚪”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一阵发自内心的欢笑声……
[教学感悟]——因势利导绽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智的金钥匙。尽管她有时是灵光闪现,而有时又是千磨百炼的辛勤耕耘的结果,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你有心,学生的清纯“天门”就能向你突然打开。那时你面对的就是学生别样的生活和思想的洞天。在上述案例中,我将自己的“课改”理念充分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并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与改变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地尝试着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表情语言之中,都与学生进行着情感与心灵的交流;积极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与情境;力求做到教师真诚的尊重、恰当的定位。从而走进了儿童的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辨析、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有活力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机智地驾驭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总之,教学机智必须巧用,巧用就是“因势利导”,首先要“因势”,而后才能“利导”。当然,“导”的过程中也会对“势”产生反作用。因者,顺也;因势,即顺着现有并发展的形势、情势。利者,顺利,使有利也;利导就是使行为有利于引导、导示也。如能因势利导,巧用自如,不仅我们的语文课堂,以及所有课堂都会绽放意想不到的精彩,收获智慧教育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