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鲁新华
怎样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 鲁新华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文本。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讲求实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仅谈谈自己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 抓基础,重视 “查”与“读”
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查”,即语文教师积极指导督促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阻拦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文字障碍,从而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体文和文言文的文字意义较为艰深,语言障碍较大,不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便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内容。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即朗读,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朗读所要学习的文章。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需要激情引趣,宜用范读指导;需要梳理内容、分清层次,宜用引读;遇到对话颇多、情趣浓厚的课文,宜采取分角色朗读;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宜用齐读……
总之,朗读,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重视朗读。
教师通过 “查”与“读”活动,使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阅读文章后答题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二、提能力, 坚持复述
“复述”就是学生在“查”与“读”之后,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能力训练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
1. 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
2. 简要复述,即要求学生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 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讲述方式,适合于中学较高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讲述训练中,或改变文章的人称进行讲述,或改变文章的角度进行讲述,或换成另一种体裁进行讲述,或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充……形式多样,自由灵活。然而,不管如何改变复述方式,都要对文章进行一点评论。
语文教师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以上各种阅读复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理解文意和阅读后答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激兴趣,注重参与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青少年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对推动他们主动阅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
竞赛阅读训练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语文教师要落实好竞赛阅读训练,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心理特点选用不同方式,低年级的中学生可以开展识字比赛、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等;高年级的学生除进行限时速读阅读之外,还可以采用读书演讲比赛等方式。
四 勤思考,善总结
1.力求理解
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总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一定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