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曾岚秦 赏识 ,筑就学生成才之路

    赏识 ,筑就学生成才之路
    四川省阆中市垭口乡中心学校 曾岚秦
    [摘要]:“赏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从教育意义来说,是指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对学生的人品、智慧、潜力、特长等方面给予肯定、赞扬、激励、信任与关爱。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教会学生从“学什么?”到“如何学?”,从“做什么?”到“如何做?”,从“认识自我”到“自我成才”。教师要对学生赏识,让学生萌发出智慧的火花,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要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与更新,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筑就学生成才之路。
    [关键词]:赏识 成才
    一、赏识,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人生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力与优势 ,没有天生的天才,只有后天的教育与培养。鲁迅先生说过,“纵使天才的诗人,他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诗,不论孩提时代的他还是成名之后的他。”教育者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找准方向,找对方法,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予热情肯定、关爱和赏识,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你就会发现学生正在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就会得到自己希望的效果。赏识,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
    在美国纽约州历史上有一位黑人州长,叫罗杰.罗尔斯,他住在纽约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在那儿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从事体面的职业。1961年,罗杰.罗尔斯就读于大沙头诺必塔小学,这里的学生家庭都很贫困,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打架成了常态,历届校长面对他们束手无策。这一年,来了一位新的董事兼校长----皮尔.保罗,他想方设法改变这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些学生都很迷信,于是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试图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轮到罗尔斯时,皮尔.保罗校长说:“我一看你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幼小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从来没有人相信他会有什么成就,他记住了这句话,并且相信它。从那天起,罗尔斯就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多给学生赞许、夸奖、爱心,赏识,就会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学生就会在赏识中走向成功。
    二、赏识,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相当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自信心,或者说自信心不强,“破罐子破摔”,那就等于毁了一个人。教师要帮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让学生具有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就要给予学生赏识、爱心、期望和鼓励,学生生活在赏识的氛围中,经常听到是期望的语言,就会变得非常自信,就会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信任,这时候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就会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好的期望,对每个学生都不要放弃,而且要通过言语让学生感到你对他的赏识。
    美国著名的专业作家马尔科姆.戴尔科夫,他的成功就是源于老师的赏识。上中学时,有一天,老师要求学生读完小说《捕杀一只模仿鸟》末尾一章之后,接下去续写一章,戴尔科夫记不清当时究竟写了什么、打了多少分,但他终身记得在他的作业后面老师批注了四个字“写得不错”。这四个字,改变了戴尔科夫的一生,受到老师鼓励的戴尔科夫回家后立刻写了一则短篇小说。在接下来的学校时光里,戴尔科夫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并总是带给老师评阅。老师不断给他打气和鼓励,后来,他被提名当上了所在中学校报的编辑。由此,他的自信心越发增强,以致开始了他卓有成效的一生。今天的戴尔科夫确信,如果不是因为老师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那四个字,他不可能取得今天的一切。
    三、赏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润滑剂”
    “教育是一种‘用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完善人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间伟业”。鲁迅先生说∶“教育是要立人”。学生要成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这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培养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对学生赏识,以情感人,以爱育人,要让赏识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就不能“唯分数论”,就不能让学生的尊严受到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在赏识、赞许、肯定的氛围中学习、生活,那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注定要落伍的。我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老师的一份排名差点毁灭了世界。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透露,他的反犹情绪是被一位犹太学生所挑起的,他恨之入骨的那个犹太学生就是在小学毕业照上坐在校长旁边的那个好孩子。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小学毕业时按照成绩排名来给学生设定座位拍毕业照,优秀学生紧靠校长和老师,坐在前排;差生远离校长和老师蜷缩在后排或角落中,当时11岁的差生希特勒就站在最后一排,两臂交叉,吊儿郎当,愤愤不平。从此,在他的心中积怨甚深,以至于酿成未来人类历史的大祸。
    今天这样按分数排名的现象,还在很多学校继续上演,而且屡禁不止。对待好学生与差生,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我们的教育GDP都是带血的,我们正在或者将要制造更多的马加爵和药加鑫,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可能会制造出灭绝人性的狂人希特勒。我们用成绩对学生进行价值认定,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尊严,也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最终压抑了学生的人性的健康发展,这是对学生的精神虐杀。教育不仅要看到冷冰冰的分,更要看到活生生的人,要传递给学生公正、正义、民主与仁爱,也就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赏识。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师教学生要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确立正确的信念和道德,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4.赏识,是促进学生思维模式转变与更新的“催化剂”
    2015-2014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肖恩说过这样的话:“学生就像一棵树,成绩只是暴露在地表外的枝桠,思维模式才是深埋地下的树之根本。”在肖恩看来,每个学生都有可塑的“思维肌肉”。通过合理训练,这些“思维肌肉”就会越来越强,这种训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肖恩认为,相信学生,重视学生,帮助学生设定目标,促使他们跨越障碍,获得成长,是教育的要旨所在。在肖恩的名片背面,有这样一行字:“孩子先于内容,爱先于一切”(Kids before content,love before all)。这句话正是他从教9年来始终信奉的教育理念。肖恩认为,在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更要关注人,对学生的关爱才是最重要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给肖恩颁奖仪式的致词中,称赞包括肖恩在内的教师们“在做上帝的工作”。
    没有对学生的肯定、鼓励、赞扬与关爱,就不可能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学生就会抱着一尘不变的思维去思考、去学习,只会想“学什么?”、“做什么?”,不去想“如何学?”、“如何做?”,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教育的根本。
    没有赏识,就没有创新;没有赏识,就培养不出实实在在的完整的人;没有赏识,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没有赏识,就没有人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赏识,要贯穿教育的始终,筑就学生成才之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期望在于赏识!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6版
    [2]《家长使用手册》(2015.1.15)
    [3]《家长使用手册》(2015.1.8)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周荣华主编 ,开明出版社,2015年5月北京第一版,《前言》

    [5] 《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P316
    [6]《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P525
    [7]《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2005-2014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透视》 作者:胡乐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1.5。

     

     

     


    点击次数:47  发布日期:2015/9/3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