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莹莹 角色游戏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的运用
角色游戏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的运用
安徽省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朱莹莹
摘 要:玩是儿童的天性,听障儿童也不例外。将具有较强想象趣味性及现实创造性特点的角色游戏活动与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相结合,变强化记忆为趣味记忆的同时,又为其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系统的发展和提高了他们的理解性语言及表达性语言。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孩子们的良好品质。角色游戏不仅提高了听障儿童驾驭语言的能力,还和谐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孩子得到了全面康复。
关键词:听障儿童; 角色游戏;语言康复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他们除睡眠生病以外,无时不在动作,不在游戏。”针对听障儿童进行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仅需要家长和老师长年累月的坚持,还要摆脱填鸭式、扼杀孩子天性的语训教学方法。以游戏形式进行康复教学则是最适合他们特点的语训教学方法。在诸多游戏形式中强调角色游戏是因为它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听障儿童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美丽世界。
一、角色游戏的涵义及特点
1、角色游戏的涵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它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的特点
首先,孩子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等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其次,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地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扮演角色上,如扮演妈妈、老师、警察、解放军等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体验,这一反映过程充满了幼儿的想象活动。二是表现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上。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以一种简陋的游戏材料代替真实的物品,还能一物多用。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
二、角色游戏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1、为听障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及周围环境,发展理解性语言。
听障儿童语训教学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运用大量图片和图画,在课堂上进行反复的演示讲解,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这种做法实际上的最终结果是图上事物与实际事物的脱节。而且,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容易忘记。因此,语训教学特别是理解性语言的获得必须让孩子们返回生活,即尽量采用进行角色游戏的方法来教学。
如在带领孩子们认识水果时,若单纯利用课本或图卡来认识水果,他们一会儿就厌烦了,且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语言康复过程中,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多种不同的水果实物,让小朋友摸一摸,闻一闻。并将水果一一摆在桌子上,布置成水果超市的样子。通过采用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听障儿童分别扮演购买水果的顾客和售货员。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这时引导他们认识各种水果就进行的非常顺利了。并且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又很自然的解决了孩子对“买”、“卖”等这些特别抽象词语的理解。可见,通过角色游戏,能激发听障儿童学说话的兴趣。最大限度地丰富表象,积累基本词汇,加深孩子对物体的理解认识,尽快进入表达性语言的发展阶段。
1、为听障儿童创设更多的人与人交往的机会,发展表达性语言
听障儿童在理解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正确的发音后,只有在通过口语表达出来才是最有实际意义的。教师在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他们发展语言的需求,创设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让孩子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习表达性语言。
如在学习“医院”这一课时,教师可在语训室里把小桌子围起来当“医院”,并贴上红十字,表示就诊的地方。这时请孩子们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等。他们在“治病”、“求医”的过程中必然进行了语言交流。这种为孩子创设支持的语言教育环境的角色游戏为听障儿童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的同时,大大的促进了孩子们表达性语言的发展。
三、角色游戏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的运用价值
1、角色游戏变强化记忆为趣味记忆,系统、形象地发展了听障儿童的言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听障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往往是被动的。他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对死记硬背的东西掌握的慢而且效果差。角色游戏活动正是把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通过角色游戏为孩子营造的语言学习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积极地调动已经掌握的语言,并进行有效的组合,表达更准确,更复杂的意思,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使听障儿童更乐于运用各种语言词汇表达更深层次的想法,有效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对听障儿童进行行为品德教育
开展角色游戏,通过听障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反应与模仿,有助于其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注意加强对其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听障儿童的心理、思维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如角色游戏《作客》能让他们学习怎样礼貌待客;角色游戏《小警察》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忍耐力等等。通过开展类似的角色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听障儿童们的良好品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3、角色游戏能使听障儿童得到较全面的康复
角色游戏是一种对听障儿童进行综合训练的教学形式。通过想象,开展各种不同的角色扮演,内容涉及可到律动、绘画、体育、手工等各个方面。角色游戏这种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直观、具体。消除了听障儿童的约束感和紧张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得到了发展。通过这些形式,听障儿童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角色游戏可以满足他们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在活动中他们获得了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而来强化。在康复的过程中,听障儿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高,所以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听障儿童得到较全面的康复。
实践证明: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恰当运用角色游戏,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说话积极情绪,培养孩子们的说话兴趣。形成听障儿童主动学说话的内在动力,并能促进他们在语言、行为品德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听障儿童将来真正的、顺利的回归主流,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听障儿童的明天,为了让他们的未来和普通的孩子一样生如夏花之灿烂,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淑云、范念军主编, 听障宝宝做游戏[M], 华夏出版社, 2009年7月。
[2]罗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J],当代幼教, 重庆出版集团, 2006年11月。
[3]黄绍鸣、周红省, 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